看懂健檢報告

  

「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 )」 

是一群內科代謝疾病的泛稱。它與好幾個內科重要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 …… 有關,可說是這些疾病的大集合。換句話說,也就是肥胖、血脂異常、血糖代謝異常(胰島素抗性)、高血壓的綜合體。新陳代謝症候群在中國古代泛稱為「帝王病」(吃吃喝喝,太好命)。期會造成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併發血脂異常與血壓增高,最後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床意義,就是會增加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風險,罹患糖尿病機會上升。其實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與現代人生活型態不正常因素有關,包括不正確的飲食、缺乏規律運動、異常肥胖 

代謝症候群指生理代謝層面的心血管危險因子的聚集現象,這些危險因子主要包括高血壓(或血壓偏高但未達高血壓診斷標準)、血脂異常(包含血中三酸甘油脂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等脂質代謝異常)、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偏高/葡萄糖耐受不良)、肥胖(特別指中心肥胖或稱腹部肥胖)、以及高尿酸與凝血因子的不正常等等。

 新陳代謝  

 

代謝症候群可能造成以下幾種併發症:

高尿酸血症當男性每 100 毫升血液中的尿酸值在 7 毫克以上,女生在 6 毫克以上時,便稱為高尿酸血症。引起人體中尿酸過高的原因有很多,舉凡飲食內容、體重、運動、服用藥物、遺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其可能引發痛風性關節炎、腎臟病、尿路結石並常併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痛風 所謂「痛風」,簡單講就是人體內尿酸新陳代謝異常所引起的急性關節炎,造成痛風的元兇就是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所致,痛風發作時的主要症狀,剛開始是在腳部的關節(大拇趾占百分之七十)局部發生急性紅、腫、熱、痛的情形,疼痛的嚴重程度會讓人無法走路、無法穿鞋,其可合併發生肥胖症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障礙及腎結石。 

第二糖尿病 (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 主要原因是胰島素抗性,年齡、性別、體重、運動、飲食、生活型態及家族病史都會影響每個人得到糖尿病的機會。糖尿病 : 因為缺乏胰島素或胰島素抗性增加,造成血糖上升,影響糖類及脂質的代謝,最後導致血管退化的疾病

糖尿病的診斷 : 有多食多渴多尿等症狀,除此之外還有體重減輕視力模糊重複感染等現象,空腹血糖正常值為60~110m g/dl 若空腹禁食血糖 126m mHg 且呈現糖尿病症狀則可判斷為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類 : 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代謝出現障礙則主要分為二大類 : 第一性和第二型糖尿病。另外,有些糖尿病是由其他疾病或原因所引起的續發性糖尿病,如 : 妊娠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 : 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幼年型糖尿病,因患者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須靠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通常在 30 歲前發病。 
第二型糖尿病 : 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成年型糖尿病,不需靠胰島素來控制病情,此類患者大多是肥胖患者,通常減重有助於改善身體中葡萄糖代謝能力。 

糖尿病的預防
維持理想體重 
均衡飲食 
維持適當運動 
良好生活習慣 
定期健檢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中央型肥胖男性腰圍 > 90 公分,女性 > 80 公分即為中央型肥胖中央型肥胖」系指脂肪囤積在腹腔的內臟及腸胃 , 此種肥胖會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腰臀比 = 腰圍 / 臀圍,若腰臀比男性 0.9 女性 0.8 表示腰圍比正常比例還粗 , 內臟囤積脂肪較多 , 會干擾內分泌 , 產生游離脂肪酸 , 引發代謝相關疾病 , 增加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高血壓 血壓由兩個部份組成。醫師稱數字大的為收縮壓,數字小的是舒張壓。可能併發腦中風、短暫性腦缺氧、心肌梗塞、心絞痛、心室肥大、腎衰竭等症狀。
以下是 1999 2 月世界衛生組織新公佈 " 高血壓定義與分類 "   

血脂異常 所謂高血脂症是指總膽固醇 (TC) 200m g/dl 三酸甘油脂 (TG) 200m 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40 m g/dl 高血脂的發生和個人體質、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及是否過胖有關,其可能罹患心臟血管疾病 ( 如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動脈瘤 ) ,以及腦血管病變(如腦出血、腦梗塞、腦栓塞)

血栓 在活體的心臟或血管腔內,血液發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體質塊稱為血栓。 

血栓 : 提供心臟養分及氧氣的冠狀動脈感生粥狀硬化,使的硬化斑的形成,使血管平滑肌增厚,血管腔變小,血管失去彈性使的血液不易流通,血流減少使得局部肌肉缺血而造成血栓,嚴重時會造成心肌壞死。 
心絞痛 : 又稱狹心症,即因血流不能有效到達心臟造成心臟局部缺血,造成心肌損傷而產生胸痛,若心絞痛繼續惡化,則會發生心肌梗塞。 
血管粥樣硬化除了發生在心臟(血栓、心絞痛、心肌梗塞)亦會發生在頭部(腦栓塞)、腎臟(腎功能不完全)、腳部(跛腳) 
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高危險因子 
1.
年齡 : 男性 45 女性 55  
2.
遺傳因素 : 家族中的男性在 55 歲前或女性在 65 歲以前罹患心肌梗塞。 
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 35m g/dl 
4.
缺乏運動抽菸壓力肥胖攝取高油脂飲食習慣高血壓糖尿病。  

血糖  

所謂「糖化血色素」(HbA1c)是指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含有血色素,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一般紅血球平均壽命為120天,葡萄糖附在血色素上不容易脫落,因此檢查血中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可以反映體內最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 

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的正常值約為4-6%,糖尿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如果平時不忌口,看門診前才臨時抱佛腳,開始規則服藥、控制飲食,此時的血糖可以控制得很標準,但「糖化血色素」仍看得出端倪。 

此外,200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提出以「糖化血色素」>=6.5%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因此「糖化血色素」除了當作糖尿病的血糖追蹤指標以外,也是新的診斷工具。 

表:平均血糖值與糖化血色素的對照表

血糖

血球   

   

尿酸值過高會導致痛風性關節炎和泌尿道結石,而痛風痛起來的時候,真的會要人命。所以平時我們想要控制好尿酸值,就應該避免高普林的飲食,例如動物內臟、沙丁魚、蟹類、蠔類、蛤類、酒類。多多補充水分,每天至少2000~3000cc,並且控制體重。

尿酸  

 

何謂蛋白尿?

正常人每日從尿中排出的蛋白應小於150毫克(在兒童青少年或孕婦可能達到200毫克),以試紙測試尿蛋白應為陰性。

如果尿中蛋白成分增加使尿液的表面張力增強,就容易觀察到小便泡沫不易消失。但小便有泡沫則不一定代表有蛋白尿,像早晨起床後第一泡尿較濃縮,或男性以站姿解尿衝力較大,均易有泡沫,所以若有懷疑最好做個尿液檢驗,以確定是否真有蛋白尿。

驗到一次的蛋白尿,特別是微量的蛋白尿,不見得一定有腎臟病變,臨床上約有4~7%的正常人在單次檢驗中出現蛋白尿。在許多特殊的生理狀態下,都可能出現暫時性蛋白尿,如高燒、脫水、劇烈運動後,只要將這些造成蛋白尿的原因解除,蛋白尿就會自動消失。

另有一種直立性(姿勢性)蛋白尿,好發於青少年,即站立時尿蛋白增加,躺臥時就恢復正常,這也是屬於良性的蛋白尿。

如果是持續的蛋白尿,就要進一步追蹤檢查了。

蛋白尿的原因有那些?

()腎絲球蛋白尿:

腎絲球病變變化很多,蛋白流失量通常較大,病情的進展及預後差別也很大,常需要作腎臟切片來確定,一般可分為次發性與原發性2種:

1.次發性腎絲球病變:腎臟病變是由其他的系統性疾病所引發的。如糖尿病、全身性紅斑狼瘡等,其他如癌症、BC型肝炎、心內膜炎、鏈球菌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等。治療上主要是治療其原發病因。

2.原發性腎絲球病變:即病因不明的,須根據腎臟切片的結果來決定治療的方式。

()腎小管蛋白尿:

因腎小管間質的病變導致腎小管無法回收蛋白,如迴流性腎病變,或長期服用安全性有問題的藥物、經常接觸含鉛、汞等重金屬的物質,或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性抗發炎藥物,都可能導致此種腎病變。

()溢流性蛋白尿:

因體內不正常地產生過多某些小分子蛋白,超過腎小管能回收的量而出現,如多發性骨髓瘤。

總之,造成蛋白尿的可能性有許多,從生理性到病理性的情形都可能發生。臨床上醫生應根據其不同的病史及不同的生理狀態,先判斷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情形,然後進一步安排抽血或影像學檢查,必要時要考慮作腎臟切片檢查,才能做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尿蛋白  

 

什麼是三酸甘油酯呢?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一樣,都是人體中的脂質。脂質是人體的能量來源之一。脂質不能溶解於水,在血液中要先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可溶性的脂蛋白,再輸送到各器官組織。 

  血清中三酸甘油酯的來源有二,一部份由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經過消化吸收後,與蛋白質結合而以乳糜微粒(chylomicron)的形式進入血液循環,再由肝臟、脂肪組織及末梢組織攝取,這一部份稱之為外源性三酸甘油酯;另一部份則經由肝臟合成而釋放入血液,這一部份稱之為內源性三酸甘油酯。 

  當抽血檢查得結果血中三酸甘油酯過高時,首先要確定的是檢查結果是否可靠。是否有空腹十二小時以上才抽血?最近有沒有接受藥物治療?有沒有什麼相關疾病引起?造成三酸甘油酯過高的原因可分為兩類, 

一為原發性三酸甘油酯過高症,主要是家族遺傳; 

另一為續發性三酸甘油酯過高症,原因大致可分為代謝性(如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肝醣貯藏疾病)、內分泌相關性(如高胰島素血症、女性荷爾蒙或甲狀腺素異常)、飲食影響(如酒精、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疾病狀態(如腎衰竭、腎病症候群)、藥物(如利尿劑、乙型阻斷劑、皮質類固醇、女性荷爾蒙治療)等等。 

  三酸甘油酯過高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有爭論,但根據 最近的一項大型研究(Framingham研究)顯示,女性如果有三酸甘油酯過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增加罹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不僅如此,三酸甘油酯過高,造成血液過於粘稠,也容易造成急性胰臟發炎 

  究竟血液中三酸甘油酯多少才算過高呢?一般而言,小於200mg/dl為正常200-400mg/dl則為輕度偏高,400-1000mg/dl為偏高,而1000mg/dl以上則為極度偏高。

肝  肝   

健檢

 

2014各年齡層女性健檢建議表-1  

 

Omega-3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必需脂肪酸,主要是由EPA(二十碳五烯不飽和脂肪酸)與DHA(二十二碳六烯不飽和脂肪酸)所構成。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有效抑制身體發炎症狀,還能保養心血管,對於心臟、免疫系統、發炎症狀、大腦發育等都有助益。 

健檢   

Omega-3蘊含在綠葉蔬菜、深海魚、蝦類油脂中,如鯖魚、鮪魚、鮭魚、沙丁魚、秋刀魚等天然食物都是良好的Omega-3來源之一;但如果是萃取自大型迴游魚類,恐有海洋毒物重金屬殘留疑慮。 

若選擇以保健食品來補充Omega-3時,應注意膠囊中的EPADHA很容易因為光照、暴露於空氣或是未低溫冷藏而分解氧化,購買之產品應為避光容器包裝,購買後記得保存於陰涼處,並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完畢,以確保產品品質。 

補充Omega-3建議一天以500mg為限,若長期服用高劑量omega-3,可能使血小板數目降低、凝血時間延長。若為凝血功能不全者或正再服用抗凝血劑者(如:阿斯匹靈),食用前請先徵詢藥師、醫師指示。

2222  

 健檢

6  

 

五大營養素及其功能與六大類作對應如下表:

營養素

主要來源

功能

醣類

五穀根莖類

醣類是熱量最主要、最直接的來源。每公克糖在體內平均可產生4大卡熱能。每日攝取量宜占總熱量的60%左右。如有多餘的醣可形成肝醣儲存於肝臟及肌肉或轉變成體脂肪。

可調節生理機能:

促進鈣、鐵質的吸收。

乳糖可促進維生素B群合成細菌之生長。

肝素可防止血液凝固。

可節省脂肪及蛋白質的消耗,促進脂質之形成。

醣類中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腸憩室症、直腸癌等,亦可保護及對抗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

3.醣類攝取過多會影響視神經發育,會誘發糖尿病、乳腺癌會使細胞加速老化、頭髮變白、骨質疏鬆;攝取不足會影響蛋白質、脂肪在體內的作用和代謝情況,缺乏活力

蛋白質

豆、魚、肉、

蛋類、
奶類

為製造及修補人體組織、合成血漿蛋白的物質。每公克蛋白質在體內平均可產生4大卡熱能。每日攝取量應佔總熱量的10~15%19~50歲的成年人每日蛋白質參考攝取量約50~60公克。

調節生理機能:

構成肌肉、組織、骨骼、牙齒和腺體,屬固體物質之基質。

具調節性:如酶、激素、血清白蛋白;具運輸性:如血紅素、肌紅素輸送氧氣,具保護性。

蛋白質攝取過量損失鈣質,會使肝臟疲倦、降低機能;另外形成尿酸、尿素加重腎臟之負擔,容易引起氨中毒、痛風、肝硬化、肝性昏迷。攝取不足則會發生發育不良、水腫、貧血、對疾病抵抗力弱、易疲倦,孕婦易流產、早產。

3.食物來源:奶類、豆類、蛋類、魚類、肉類、豆製品;內臟類、全穀類。

脂肪

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每公克脂肪在體內平均可產生9大卡的熱量。占每日總熱量的25%左右。

調節生理機能:

可提供必須脂肪酸。

可抑制胃液分泌,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

為細胞膜、核膜、粒線體膜和多種組織或器官的重要成分(如肺表面物質的卵磷脂合抱和髓磷脂,及膽固醇等)。

體脂肪具有提供能源及保護作用。

是酶的活化劑。

協助脂溶性維生素(ADEK)在腸道的吸收及運送。

膽固醇也是脂肪的一種,且為構成膽汁的成分。膽汁具有乳化作用,可促進脂肪的消化;膽固醇也是合成類固醇激素(性腺激素,腎上腺皮質素)之主要成分

3.脂肪消耗過多會引起酮酸血症。脂肪攝取過量會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心臟病、易疲倦、聽力退化;攝取不足則會皮膚粗糙、身材瘦小 
4.
堅果中所含的植物纖維,有助於消化和便秘的防治。而堅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更是豐富,它是礦物質鎂、銅、錳、硒和維生素 A CE 的良好來源,這些礦物質和維生素在身體的抗氧化功能擔任相當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這些物質的幫助,身體內所產生的自由基將會大肆破壞細胞,使得細胞受損、老化造成疾病的產生;堅果中富含維生素B群,可幫助體內各種營養素的代謝,但因為熱量較高,所以在吃堅果類時千萬別把他們當作飯後的小零食,無所節制就大吃特吃!。

礦物質

蔬菜類 
水果類 
奶類

功能:構成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分、酸鹼平衡,神經及肌肉的感應與收縮。 
鈣質缺乏:嬰幼兒-佝僂症。成人-骨質疏鬆症。 
鐵質缺乏:缺鐵性貧血(紅血球體積變小,數目減少)。

維生素

蔬菜類 
水果類

功能:維持皮膚、神經及消化系統的健康。 
缺乏:維生素A:夜盲症,乾眼症,角膜軟化症,毛囊性皮膚角化症,皮膚乾燥。 
維生素B1:腳氣病。 
維生素B2:口角炎、眼睛畏光。 
維生素B6:貧血,痙攣。 
維生素B12:巨球性貧血,神經炎。 
維生素C:壞血病。 
維生素D:佝僂症、骨質疏鬆症。 
維生素E:溶血性貧血。 
維生素K延長凝血時間,皮下出血。 
菸鹼酸:癩皮病。 
維生素ADEK-是為脂溶性維生素,需要油脂協助,人體才好吸收

膳食纖維

蔬菜、水果全穀類食品

1. 膳食纖維只存在植物細胞壁、細胞間質的一些人體無法消化、吸收、利用的多醣類(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質、樹膠質)及木質素(食品資訊網2007)。 
2.
功能:

延遲醣類的吸收,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節約胰島素分泌,而有助於控制及預防糖尿病。

膳食纖維具有含水的特性,可稀釋腸內所產生的一些致癌物質的毒性及軟化糞便,並能附著殘渣廢物;且其可促進腸道蠕動,使糞便濕軟,重量增加,縮短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而使體內所產生的廢物能迅速排除於體外,可降低便秘及大腸癌的罹患率。

高纖維質的食物熱量和油脂含量極少,並會增加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時消耗的熱能,因此可以幫助控制體重。

3.來源:蔬菜、水果、穀物、豆類(含大量纖維,為國人膳食纖為主要來源)。 
4.
每日需要量:依行政院衛生署建議,一般人每日應攝取20~30公克之膳食纖維。美國癌政學會則建議每日應攝取20~35公克。但依據調查,一般人飲食中膳食纖維之攝取量不足,僅有13~14

 

脂肪及膽固醇含量表,儘量避免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

脂肪及膽固醇含量表

食物名稱

可食部份100g

食物名稱

可食部份100g

脂肪

膽固醇

脂肪

膽固醇

 

蛋類

雞蛋

7.4

382.1

 

 

 

 

 

海鮮類

鱸魚

2.6

71.5

鴨蛋

15.6

605.1

龍蝦

0.1

86.1

鵝蛋

15

870.02

九孔

1

101.8

 

 

 

 

 

 

 

 

 

肉類

羊肉

13.2

24.3

干貝

0.7

112.4

豬心

63.

43.8

明蝦

0.2

156.2

大里肌(豬)

10.2

51.7

草蝦

0.7

157.1

雞胸肉

0.9

56.8

花枝

0.2

160.9

五花肉(豬)

36.7

65.9

牡蠣干(蛤干)

7.5

181.7

牛腱

4

66.3

魚脯

1.7

208.8

豬肚

10.9

68

魷魚絲

0.5

329.6

鵝肉

13.4

71.1

蝦米

2.2

645.4

梅子肉(豬)

31.1

73.7

小魚乾

4.4

669.4

豬大腸

20.4

112.3

 

油類

植物性油脂

99.9

0

雞爪

12.3

114.2

豬油

99.4

101.5

豬肉鬆

25.1

116

動物性奶油

71.8

196.9

豬腳

14.4

126.9

 

 

 

 

其他

紅土花生

43.2

---

雞胗

3.3

195.7

蜜汁腰果

43.6

---

豬小腸

8.7

198.6

開心果

55.2

---

豬肝

2.9

260.3

蜜汁松子

62.4

---

豬腎

1.8

266.5

夏威夷豆

76.8

---

豬腦

8.8

2074.7

鮮奶(低脂)

1.2

8.6

海鮮類

虱目魚

11.9

37.9

鮮奶(全脂)

3.6

14.3

牡蠣(蛤仔)

1.6

51.1

低脂奶粉

12.1

55.8

文蛤

0.5

55.7

乳酪

21.2

82.9

鮑魚

0.1

58.7

全脂奶粉

28.7

90.8

---表示未測定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人每日進食膽固醇不應超過300毫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