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樟堂前地~由板樟堂街往大堂巷走,可通往大堂前地。所謂的大堂是聖母聖誕堂的俗稱,是天主教澳門教區的主教座堂,大部分重要慶典都在此舉行
隨著人潮往議事亭前地裡頭走,可以發現另一個小廣場,這廣場的周邊也是非常的熱鬧,吃、喝、日用品、紀念品等,都可以在這裡採購完畢。
板樟堂街在澳門半島中部,西端由板樟堂前地起,東到接伯多祿局長街止,長165米,得名于1869年7月,由於在旁有一教堂「聖道名聖母玫瑰堂」(又名板樟堂或多明我會教堂)而命名。
議事亭前地~俗稱「噴水池」,是澳門的一個廣場,位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
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議事亭前地因位處明朝起中國官員以至葡萄牙人議事機構「澳門議事會」(即今民政總署大樓)前,故而得名。
仁慈堂大樓(葡萄牙語: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議事亭前地旁邊的磚石建築物,為澳門慈善機構仁慈堂的物業。2005年以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仁慈堂大樓的地下是澳門政府部門公證署的辦公室,二樓則為仁慈堂博物館。大樓建於18世紀中葉,建築物於19世紀後期加建拱廊,其工程於1905年完工而成為富有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歐陸式建築物。
澳門民政總署~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02年元旦成立,統管民政及市政事務的部門。
民政總署大樓座落在澳門繁華的心臟地帶,遠在1584年,她以中式庭院的造型與大家見面,又名「議事亭」,顧名思義就是政府議事的地方,後來搖身一變成為具葡萄牙風格的大樓,一切市政事宜在這裡進行,數百載不變。
1940年,曾豎立一個攻打前山炮台和殺害清朝將士之葡萄牙軍官美士基打銅像,文革期間被華人群眾拉倒,原地則被改建一噴水池至今。
議事亭前地為處澳門中心區域,歷來上任的澳門總督,必在此舉行儀式,檢閱駐澳門的海陸軍隊。
民政總署總部設在民政總署大樓,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建築群之一。
議事亭前地周圍一帶的建築物極富有歐洲特色,不少已被評為紀念物及具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
九十年代初,澳葡政府更重金聘請葡萄牙的技師以黑白相間之葡國石舖砌前地及相連街道地面,使之成為帶葡萄牙城市風格的行人專用區。
列入受文物保護之建築物,其門面都不許改動,只可以改動室內架構。
議事亭前地仍是澳門社區活動的熱門地點,50、60年代也有香港粵語電影以此地取景。
創辦人黃煥枝先生師承廣州花縣,輾轉定居於澳門並創立黃枝記粥麵,流傳至今已跨越半世紀之久,並傳承至第三代, 1995年間創辦人黃煥枝先生以八十歲高齡率領弟子在葡國面前獻藝,再度將竹升打麵的技法發揚光大,也因此打響名號!
黃枝記粥麵~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廣場前的分店
兩三層的店面仍無法消化大批遊客,樓層隔間也擺滿桌子真是奇觀。
相關議題
105/10/12~14 澳門自由行3日
105/10/6 澳門自由行說明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