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甲慈濟宮祀奉保生大帝,據說廟內主要神像出自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祖廟「白礁慈濟宮」,相傳該廟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為最早雕刻的三尊保生大帝神像之一,已有八百餘年歷史。故又被稱為開基二大帝。
2002年於廟庭前端興建牌樓一座。
廟前旗杆地上63尺地下9尺,是台灣保存最久最雄偉的大旗杆。
(台南縣學甲鎮濟生路170號) 北上:中山高速公路→麻豆交流道→縣道176→省道19→濟生路→慈濟宮
正殿屋脊為一條龍並有燕尾,屋頂同為硬山單簷的形式,在結構上,前步口為二通二獅座,棟架內則為典型的三通五瓜。
前學甲慈濟宮主體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後殿三落建築,為三落三間起建築,大體保持嘉慶至咸豐年間面貌。三川殿前左右各有舊式金爐一座,屬三級古蹟建物的一部分,已不燃燒金紙。另在廟庭左側停車場上新建金爐。 學甲慈濟宮的三川殿屋脊為三脊形式,屋頂為硬山式單簷造型,房屋的棟架採曲三柱式,架內結構為三通三抱斗的形式,殿前的石鼓與石枕為咸豐年間修建時所造。
學甲慈濟宮的正殿供奉保生大帝為主神,陪祀有三官大帝、謝府元帥謝玄、中壇太子、虎爺。後殿稱為慈福寺則供奉觀音佛祖,陪祀有韋馱尊者,左側為註生娘娘、花公、花婆,右側為福德正神,兩壁則供有十八羅漢。三級古蹟慈濟宮為台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傳明末清初時有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民隨鄭成功來台,迎家鄉神明保生大帝、謝府元帥和中壇元帥同渡黑水溝,移駕學甲後神威顯赫,香火極盛。
該廟為當地信仰中心,形成學甲十三堡的信仰圈。
左右兩邊有護龍,前部兩側於1977年增建為鐘鼓樓,為六角樓,目前左廂除辦公室外,設有拜斗廳、太歲廳,,並供人奉祀斗燈、太歲符;右廂則為光明廳,供人點光明燈。左廂拜斗廳奉祀南斗星君、北斗星君、文昌星君,太歲廳奉祀值年太歲,右廂光明廳則供奉舊時的廟祝菜公。
廟中神祇據傳於明鄭時期由中國福建泉州府(今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百姓李勝攜自家鄉白礁慈濟宮,隨鄭成功部將陳一桂渡海來臺,於學甲將軍溪頭前寮渡口上岸,於今學甲鎮下社角部落定居,該尊神像,據稱刻自北宋,為白礁慈濟宮祖廟建廟時所雕三尊神像之一。
後拜亭為四垂式屋頂。至於後殿屋頂形式則與正殿相同,棟架內亦為三通五瓜。
歷經多次整修後的面貌,其中以清咸豐10年(1860)交趾陶大師葉王的壁堵、屋頂裝飾,及1929年的剪黏師何金龍所主持的壁堵裝飾,與潘麗水先生所繪的門神最為出色。
學甲慈濟宮一年一度上白礁謁祖將在103/4/10登場,慈濟宮供奉的黑面保生大帝、安定保安宮紅面保生大帝、永康洲仔尾保寧宮金面保生大帝將在學甲上白礁再度會香。三大廟供奉的黑面、紅面、金面三尊軟身保生大帝神像,約一百八十年前由一名從唐山來台的師傅所雕刻。學甲慈濟宮是全台保生大帝開基祖,奉祀八百年歷史的保生大帝神像,「黑面」軟身保生大帝是鎮殿保生大帝之一,每年農曆3月11日舉辦上白礁謁祖,每四年刈香一次稱為「學甲香」,是南瀛五大香科之一。 慈濟宮三級古蹟,係來自福建泉郡白礁慈濟宮,於康熙年間由李姓者自白礁迎來奉祀,以迄於今為全省大道公廟僅有者。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是該廟的主要祭典活動「上白礁謁祖」,長達三公里的祭典隊伍由「蜈蚣陣」領頭,蜿蜒前進,民眾相信讓蜈蚣陣從頭上經過,可以消災避邪。整個活動表達先民對大陸福建白礁鄉渡海來台,飲水思源追懷家鄉的重大意義,因係隔海遙祭,故稱「上白礁」。
台南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祭典將於103/4/10登場,全台3尊軟身保生大帝將首度在慈濟宮會香,廟方7日請出該宮的黑面保生大帝並稟明會香事宜。董事長邱福進表示,上白礁謁祖具飲水思源意涵,尤其到白礁亭遙祭大陸祖先與福建祖廟,更是特色。
慈濟宮上白礁祭典每年農曆3月11日舉行,今年照例有開路先鋒「龍頭鳳尾」蜈蚣陣,已有190年歷史,全台只有3尊的軟身保生大帝,今年首度在慈濟宮會香,另外,100名在台外籍生將見證上白礁謁祖儀式,為傳統民俗增加國際能見度。所謂軟身保生大帝,是指神尊裝上關節,4肢可活動,190年前,大陸唐山師傅雕刻金、紅、黑3尊軟身保生大帝,其中黑面供奉於學甲慈濟宮,紅面在安定保安宮,金面在永康保寧宮,將於上白礁祭典於慈濟宮會香並參與遶境祈福。
一年一度的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祭典周6盛大展開,學甲慈濟宮主神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是明末由福建泉州府同安籍移民隨鄭成功部隊迎請來台,由學甲頭前寮將軍溪畔登岸。
相關議題
台南市(七股、將軍、學甲、北門、新營、後壁、白河、東山、六甲、下營、柳營、鹽水、善化、大內、山上、新市、安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