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縣白河鎮仙草里岩前大仙寺1號
大山門的格局為六柱三間五樓式建築,雄偉壯觀。由大山門向殿堂望去,古樹參天,清靜幽深,走進山門,視野遼闊,庭園造景別具雅緻。
大仙寺為清朝時期福建高僧參徹禪師所創,位於關子嶺群山的尾端,俗稱舊岩,相傅是「仙人拋網」的靈穴,而相距不遠的碧雲寺則是「半壁吊燈火」的靈穴,又稱之為新岩。
龍池虎園~在大山門的左側為龍池,做為放生之用,是魚兒和龜類的快樂天堂。右側為虎園,所雕塑的龍虎像,玲瓏有緻,栩栩如生,如同日夜守護著佛教聖地。
在龍池旁的另一邊,池中設計如一島嶼,觀世音菩薩站立於此,猶如護佑眾生,週邊景觀優美,是附近居民散心的好地方。
南塔、北塔及小山門~南塔稱為普同塔,北塔稱為報恩塔,兩塔立於小門兩旁。民國七十八年,北塔因有意重建,而予以拆除,又因緣不具足而作罷,後來原塔功能則由新建之七寶塔所取代。
大仙寺建於清康熙40年(西元1701年),被列為三級古蹟。
本寺建有大小兩道山門,尤其第二道山門建法與眾不同,不論色澤、雕飾都十分考究。
可分為大雄寶殿、觀音寶殿、三寶殿、地藏王殿等四個部份。
大仙寺是建在枕頭山山麓一座丘陵斜面,殿宇美侖美奐,環境清幽雅潔,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巨像。
大仙寺可以說是臺灣第一巨剎,位於白河鎮仙草里岩前一號,這座巨剎是清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臨濟高僧參徹創建。
環境清幽雅潔,寺內供奉有開山法師舍利供民眾觀賞。禮佛、觀賞兩相宜。有別於其他廟宇廟門前皆聚集許多攤販,大仙寺嚴禁攤販在此設攤,更顯其莊嚴肅穆。
小山門也是民國三十九年建造,造型、瓷磚、彩繪等用色十分古樸,深具台灣寺院傳統的特色,對聯:佛法無相現妙相,門通十方無去來,充分表達佛法的智慧與奧妙。
建築特色大仙寺座向為座東朝西,整體建築群依序為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及三寶殿(古蹟本體為山門及大雄寶殿)。
大仙寺佔地三甲餘,殿後山林,古木參天,到處置有石椅石桌,供遊人小憩。
大雄寶殿其面寬24.4公尺,縱深19.3公尺,面積為 471平方公尺,為四周設廊的獨立式大殿。
日治時期大正4年(1915年)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主祀釋迦牟尼佛,仿奈良的東大寺而建。
屋頂為「日式屋瓦」樣式,為全台保存日式屋頂結構的2座寺廟之一。
山門屬於牆門式,屋面短而屋脊低緩。中間作三川脊,邊門及圍牆頂亦作燕尾脊,再加上邊門為圓拱門,使整體造型富有變化。
大雄寶殿通樑上的擂金畫是彩繪大師李漢卿作品,而大雄寶殿後的「大悲出相圖」則是名畫家潘麗水作品,繪工細緻。殿內柱皆為朱紅底繪蟠龍,是佛寺建築的傳統作法。
至於大雄寶殿之木構造在形式上採抬梁式與穿斗式混合使用的作法,在明間則應用減柱法將前點金柱省去,以避免室內列柱過多。而在屋頂形式上為重檐歇山式,上檐山牆為懸山造,屋面則為日本式作法。
觀音殿~在這座巨剎中,住有和尚、尼姑四百多人,這是臺灣的寺廟中僧尼同寺人數最多的地方。
交通:
1高新營交流道→縣172→白河→仙草埔右側環山道→大仙寺
2高白河交流道→縣172→仙草埔右側環山道→大仙寺
相關議題
關子嶺大仙寺 →關子嶺碧雲寺→關子嶺水火同源 → 關子嶺警光山莊 → 白荷陶坊
台南市(七股、將軍、學甲、北門、新營、後壁、白河、東山、六甲、下營、柳營、鹽水、善化、大內、山上、新市、安定)
荷花秀 ( →白荷→雨荷→晶瑩晨露→荷花正片負沖→荷花(影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