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
外灘---地處上海市區黃浦江西岸,北起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的外白渡橋,南至中山東二路新開河路口,長約800多米。
「 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路步行街 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的美譽,是上海城市標志之一, 正如人們所說的,沒有到過南京路,不算到過上海。
南京路步行街1200多米,西起西藏中路,東至河南中路。
外灘在上海開埠後的近百年間特別是20世紀上半葉,一直的上海乃至遠東最大的金融區﹝近年來它正在設法恢復這種功能﹞,其西側是一群當年盡顯「遠東華爾街」風采,今天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建築群,建築群集各種建築藝術風格於一體,先後建於20世紀20~40年代。整條建築輪廊線是協調的。夜晚,燈光下的外灘光彩奪目,顯得格外迷人,它是上海的標誌和象徵。
外灘東側沿江岸線一直是著名的遊覽區,岸線全部採用半敞開廂廊式岸壁結構,廂頂築成臨江的觀光步行道,廂內側闢作停車庫及旅遊服務商店。
在沿江廂廊和道路之間,鋪設多層面、立體式綠化帶,設置了噴泉、花壇、廣場、雕塑、欄杆、坐椅及各式庭園燈具等,形成一條錯落有致的沿江風景帶。
外灘之夜格外迷人,干萬盞藝術泛光燈和照明燈,把外灘打扮成冰雕玉刻般的人間仙境,給遊人帶來無限的遐思。
外灘三大風貌區
1.北段歷史風貌區 2.中段現代風貌區 3.南段與世博建設相結合
在「外灘南部十六鋪」到「董家渡地帶」,將作為2010年世博會的延伸地帶,著重建設一批與世博會相應的配套設施。
世博會地點:上海市中心黃浦江兩岸,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區
上海外灘的發展歷史:
1846年西方人在外白渡橋至金陵東路之間修築馬路,稱為bund,中文翻譯為外灘、黃埔灘。
上海辟為商埠以後,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英、法分別在其北端、南端設立領事館,外商洋行、銀行、報館也雲集中段地區經過約一個世紀的營建,在這個僅有三里長的一條弧線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起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英國古典式、英國新古典式、英國文藝復興式、法國古典式、法國大住宅式、巴洛克式、哥特式、愛奧尼克式、東印度式、近代西方式、折衷主義式、中西摻合式等等。
從建築上看,外灘這些具有西方復古主義建築風格的大樓,雖然不是出自一個設計師,也不是建造於一個時期,但它們的建築格調基本是統一的,整個建築輪廓線的處理也是協調的,因此成為上海具有“萬國建築博覽”標誌性的建築群之一。外灘是上海近代大都市的最初輪廓線,薈萃著世界各國重要的建築樣式.目前的外灘大樓大多改建過2~3次,在改建過程中,有的重新設計,有的擴大規模,有的提高層次,有的部分改變造型。
外灘一條街的建設,約可分為三個時期。
初創時期(1843年~1885年)這一時期的建築一般為二層樓房,佈局和造型大多脫胎於歐洲中世紀宮殿、府邸的通用形式。其中的英國駐滬領事署,有寬大內長廊式陽臺,屬東印度式。唯一一幢中國式建築是1857年建造的江海北關,形似中國南方之廟宇。
繁榮時期(1885年~1908年)上海開埠四十年後,洋行資本有了重大的發展,亟需拓展經營場所。鑒於外灘地價飛漲,遂將二層建築翻建為三層以上的建築。江海北關也因房屋破舊等原因,由中國南方廟宇式改成略似教堂的西洋式。這一時期的建築,以後大都被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建築所替代。保留至今只有三處,一是招商局大樓(今上海海監局所在地),二是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今長江航運公司下屬單位所在地),三是華勝大樓(今上海市航太局所在地)。
鼎盛時期(1908年~1937年)這一時期由於水泥等新型建築材料的採用及世界“現代主義”建築潮流(其特徵是追求高度與實用)的影響,進一步向高空發展。五層以上的建築有亞細亞火油公司大樓(今上海冶金設計研究院、上海市房地產局所在地)、皇家總會(今東風飯店)、有利銀行大樓(今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所在地)、匯豐銀行大樓(原上海市政府所在地)、日清公司大樓(今上海市海運局所在地)、海關大樓、交通銀行大樓(原上海市總工會所在地)、匯中飯店(今和平飯店南樓)、《字林西報》館(今桂林大樓)、麥加利銀行大樓(今春江大樓)、橫濱正金銀行大樓(今上海市紡織工業局所在地)、揚子保險公司大樓(今申富餐廳)、怡和洋行大樓(今上海市對外貿易局所在地)、格林郵船大樓(今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所在地)、東方匯理銀行大樓(今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處所在地)。十層以上的建築有沙遜大廈(今和平飯店北樓)、中國銀行(今中國人民銀行等所在地)、百老彙大廈(今上海大廈)。以上這些大樓奠定了今日外灘的雄姿。
相關議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