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IMG_0324.jpg

 

萬巒鄉五溝村的劉氏宗祠,是台灣南部地區各宗祠中保存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宗祠。清領時期劉姓族人劉成台、劉成金與父親劉清元三人均曾榮獲朝廷「貢生」,祠堂的屋脊因此以燕尾造型顯赫其家勢,前門的燕尾線條明亮優雅翹起,脊背則飾以雕花剪黏。 

aaIMG_0323.jpg

 

位於萬巒鄉五溝水村中聯外道路的入口,位置相當顯眼。劉氏宗祠入口巴洛克式裝飾圍牆。

aaIMG_0361.jpg 

aaIMG_0316.jpg

aaIMG_0313.jpg

 

寬敞外埕(兼運動場)前種有百年原鄉「金絲竹叢」,祠後的檳榔樹,遠山近水,綠樹紅花,環境寧靜優雅。右為巴洛克式的涼亭。 

aaIMG_0369.jpg

  

大門口蟠居一對洗石獅子,圍牆前有一條潺潺東流的小河,如今已不復見。 

aaIMG_0321.jpg

 

劉氏宗祠是屏東縣保存完整的客家三合院代表建築,二進式三合院正廳面牆有精美的泥塑與彩繪圖案,燕尾屋脊凸顯大戶人家氣勢。

aaIMG_0325.jpg

 

劉氏宗祠的書卷泥塑彩繪。

aaIMG_0327.jpg

 

劉氏宗祠豐富的牆飾彩繪

aaIMG_0328.jpg

 

劉氏宗祠門樓被後懸掛「大乙重光」的門匾,與大廳的對聯「乙火騰輝,卯金啟端」相對應。

aaIMG_0330.jpg

 

門樓及屋頂兩側則採燕尾設計,前門的燕尾線條優雅翹起,脊背以雕花剪黏裝飾。

aaIMG_0340.jpg

  

劉氏祖先來自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招福鄉八輪車戶的客家人,經查證為漢高祖劉邦的直系後裔,西元1780年(清乾隆45年)開始,劉氏子孫陸續涉水來到五溝水拓荒開墾,並於西元1864年(清同治3年)創建劉氏宗祠。 

aaIMG_0331.jpg

 

脊背部份雕以鏤空花磚,燕尾建築主要也是象徵族人金榜題名與榮任高官之意。也可分散風力,減少被強風吹垮之慮。

aaIMG_0332.jpg

 

正廳的燕尾造型則較為樸實

aaIMG_0335.jpg

 

劉氏宗祠的大廳正身。

aaIMG_0338.jpg

 

劉氏宗祠的橫樑斗拱的木雕彩繪。

aaIMG_0341.jpg

 

木雕彩繪。

aaIMG_0346.jpg

 

宗祠的棟樑、門板、石柱、香爐、交趾陶都來自大陸閩南一帶

aaIMG_0348.jpg

 

右出弟

aaIMG_0350.jpg

 

左入孝

aaIMG_0351.jpg

 

劉氏宗祠是南部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合院建築,宗祠內隨處可見勉勵子孫做人處事及勤讀好學的箴句,像是「處事謙恭禮克盡,居家孝弟順當全」、「忍是積德門,善為傳家寶」、「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讀書耕田」等,皆刻劃出劉氏宗族重視學識與修養的程度,也種下家大業大的根基。

aaIMG_0352.jpg

 

劉氏宗祠初建時只有左右兩橫屋,先後增建左右「重光樓」、「燃藜閣」外橫屋、花園、巴洛克風格圍牆、鴛鴦涼亭。

aaIMG_0353.jpg

aaIMG_0355.jpg

aaIMG_0357.jpg

 

劉氏宗祠門樓之ㄧ「然藜閣」。

aaIMG_0360.jpg

 

劉氏宗祠右外橫屋的大正樣式洋樓。

aaIMG_0366.jpg

aaIMG_0368.jpg  

 

五溝水劉氏宗祠的小故事~  開基祖是住在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招福鄉八輪車戶的劉姓族人,於清乾隆年間,組成祭祀公業來到五溝水開墾,再由後代子孫於清同治9(西元1864),另有一說是西元1869年開始陸續興建「二堂四橫圍屋式」的客家合院建築,由於歷經時代動亂,前後歷時45年,到日治時代明治41年才建成,日治大正10年間因農村經濟景氣曾進行重修。   劉氏宗祠最初建好時,只有左右兩橫屋,後來重修時,又加上左右的「然藜閣」與「重光樓」兩門樓,以及外橫屋和花園的巴洛克裝飾圍牆與涼亭,因此兩座門樓與橫屋,無論材料、構造、尺寸與美學意匠上都與原先不同,甚至其右外橫屋還建成當時最時髦的大正樣式洋樓,可以看出當時劉家的財力與在村中的權勢。在格局的安排上,也可看出客家先民為適應自然環境對風水形勢的講究。

aaIMG_0319.jpg

相關議題   

103/12/12 五溝水老街、萬金聖母聖殿、吾拉魯滋部落一日遊

 2014萬金聖誕季 ( 萬金聖母聖殿 )

97/7/9萬金教堂 

屏東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in 的頭像
    Lein

    河畔小築

    L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