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G_3350.jpg

 

果里美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 air museum ~世界文化遺產,在卡帕多奇亞,土耳其必去的景點。

bIMG_3362.jpg

 

富有豐富礦物質泥土的紅河

bIMG_3114.jpg

bIMG_3116.jpg

 

途中經過幾座牧場,馬羊雪中悠閒地走著。

bIMG_3120.jpg

bIMG_3123.jpg

 

卡帕多細亞自古盛產名馬,這名稱來自波斯人,意思是『美麗的馬鄉』。

bIMG_3133.jpg

bIMG_3135.jpg

 

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之前的羅馬帝國視基督教為異端,採取各種手段鎮壓,境內教徒為躲避迫害遁入人煙稀少的卡帕多奇亞。

bIMG_3127.jpg

 

隱密的岩洞裡尋求上帝的榮光,從那時起這裡成為基督教重要信仰中心。

bIMG_3131.jpg

 

卡帕多奇亞的『葛勒梅GOREME』原本是個大湖,在西元四世紀前火山噴發後造成的地形,面積不大方圓也不會超過一公里,但卻是卡帕多奇亞最具代表性的小村落。

bIMG_3132.jpg

 

西元四世紀隱修主義興起,空曠與世隔絕卡帕多奇亞成為絕佳地點,許多隱士跑到山谷中鑿洞居住。

bIMG_3148.jpg

 

洞穴、蘑菇岩、仙人煙囪密集,因此這裡有許多民宿及洞穴餐廳。

bIMG_3436.jpg

bIMG_3439.jpg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 air museum)是卡帕多細亞(Cappadocia)獨特基督教文化的代表,它能於1985年被列為世界自然及文化雙重遺產(目前全球只有29處)

bIMG_3391.jpg 

bIMG_3392.jpg 

bIMG_3388.jpg

bIMG_3389.jpg 

 

果里美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 air museum 入口

bIMG_3156.jpg

 aDSC06517.jpg

  

門票30里拉

bIMG_3390.jpg

 

這裡至少要花上兩小時才能看完。 

bIMG_3158.jpg

 

自西元2世紀末,葛拉梅便形成基督教的聚落;基督教門徒聖保羅認為葛拉梅的環境適合訓練傳教士,在此設立神學院,49世紀間,這裡儼然發展成小亞細亞的信仰中心。

bIMG_3159.jpg

bIMG_3160.jpg

 

到了9世紀後,基督徒在此鑿開硬岩,建造一座座教堂與修道院,現今進入葛拉梅露天博物館,便是欣賞這些數世紀以來形成的洞穴教堂。

bIMG_3161.jpg

 

遙遙相對的僧侶修道院(下圖)與修女修道院(上圖)

bIMG_3169.jpg

bIMG_3171.jpg

 

在這露天博物館保存的30座教堂全是九世紀後躲避阿拉伯迫害的基督徒開鑿的。

bIMG_3173.jpg

bIMG_3180.jpg

 

果里美國家公園卡帕多細亞的岩石地點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名單。 

bIMG_3184.jpg

bIMG_3187.jpg

bIMG_3189.jpg

bIMG_3193.jpg

 

保存濕壁畫最完整的黑暗教堂。

bIMG_3196.jpg

 

『葛勒梅GOREME露天博物館』顧名思義就是露天的,也就是進入整片的山岩區,必須一個一個進入才能看見當初基督徒偉大的遺作。

bIMG_3200.jpg

 

每座教堂,每幅教堂中的壁畫,都訴說著關於虔誠宗教與人類文明的故事。

bIMG_3201.jpg

bIMG_3203.jpg

 

為了保護古蹟,禁止拍照。

bIMG_3204.jpg

 

過去允許遊客在不使用閃光燈下拍照,但現在規定更嚴,這些名教堂內部一律禁止拍攝。 

bIMG_3207.jpg

 

果里美」原意為「讓你看不見」,歷史上基督教徒就是藏身於洞穴中,以躲避阿拉伯軍隊。在果里美露天博物館,可以親眼見識將岩石改造成住屋、教堂的精采建築。

bIMG_3208.jpg

bIMG_3209.jpg

 

以十字架形式、圓拱蓋教堂,及宗教壁畫呈現,對後人來說尤其是基督徒極為珍貴。

bIMG_3210.jpg

bIMG_3211.jpg

 

漠漠大地中,聳立著奇形怪狀的岩丘,千百年來,成為基督徒躲避宗教迫害的避難所。

bIMG_3214.jpg

bIMG_3216.jpg

 

遺留至今的洞窟教堂,多是九到十一世紀時的建築。果里美露天博物館(Göreme Open Air Museum)聚集有三十座以上的洞窟教堂,開放讓遊客參觀,其中仍然可以看見嚴禁偶像崇拜的時代產物。

bIMG_3217.jpg

bIMG_3218.jpg

bIMG_3219.jpg

bIMG_3220.jpg

bIMG_3228.jpg

bIMG_3229.jpg

bIMG_3230.jpg

bIMG_3233.jpg

bIMG_3235.jpg

bIMG_3236.jpg

 

聖巴塞爾禮拜堂(Aziz Basil Sapeli)。又稱為蛇教堂。

bIMG_3237.jpg

bIMG_3238.jpg

 

『蛇教堂YILANLI KILISE』:來到蛇教堂要注意看左右兩邊=>左手邊:有兩位聖男(聖喬治ST.GEORGE及聖希歐多爾ST.THEODORE)都拿尖刺攻擊一條蛇,因此稱之為蛇教堂。

 

bIMG_3239.jpg

 

教堂上有船形的拱頂,南面附加建築的頂則是平的。半圓形後室在左面牆體挖鑿出,整座教堂施工并沒有完成。 

bIMG_3241.jpg

 

聖歐諾菲力烏斯教堂(Church of St. Onuphrius是為紀念4世紀末在上埃及沙漠洞穴苦修60年的隱士。傳說她原本是美女,因追求者眾阻擾修行遂祈求上帝將他變成男人,畫上聖人全身赤裸以棕櫚葉掩蓋重要部位。

bIMG_3242.jpg

 

教堂另一個廣為流傳的名字是蛇教堂(Yilanli Kilise。原本想畫『聖喬治屠龍』很不幸這隻惡龍畫的太像蛇,被後人誤認因此而得名。

bIMG_3243.jpg

bIMG_3246.jpg

bIMG_3247.jpg

bIMG_3248.jpg

bIMG_3249.jpg

aDSC06531.jpg

aDSC06532.jpg

aDSC06533.jpg

aDSC06535.jpg 

土耳其

z24775206_1756987314321212_2502159547437075750_n  

biMG_3250.jpg

bIMG_3253.jpg

bIMG_3254.jpg

bIMG_3255.jpg

bIMG_3258.jpg

bIMG_3261.jpg

bIMG_3262.jpg

bIMG_3263.jpg

bIMG_3266.jpg

bIMG_3268.jpg

bIMG_3271.jpg

bIMG_3272.jpg

 

準備上坡,有名的教堂大都在上段。

bIMG_3273.jpg

bIMG_3274.jpg

bIMG_3275.jpg

bIMG_3276.jpg

bIMG_3279.jpg

 

Karanlik Kilise」黑暗教堂~露天博物館的至高處。 

bIMG_3288.jpg

  

這裡最著名的教堂,因鉅資修繕維護,所以參觀者需要付費。 

bIMG_3283.jpg

 

bIMG_3286.jpg 

 

黑暗教堂(Karanlik Kilise)是整個露天博物館裡最出色的壁畫。當初開鑿教堂時採光設計不良僅通過半圓形後室上的小窗獲得少許光線,長期暗室的情況下壁畫反而被保存良好,即使經過千年色彩仍十分鮮豔。 

bIMG_3280.jpg

 

教堂修建的時間在十一世紀末到十二世紀初間,長方形的前廳擁有拱頂,可以通過北面鑿出的石梯進入。

bIMG_3281.jpg

bIMG_3282.jpg 

bIMG_3289.jpg

bIMG_3290.jpg

bIMG_3297.jpg

bIMG_3298.jpg

bIMG_3300.jpg

bIMG_3303.jpg

bIMG_3304.jpg

bIMG_3305.jpg

bIMG_3306.jpg

bIMG_3308.jpg

bIMG_3311.jpg

bIMG_3315.jpg

bIMG_3317.jpg

 

卡利克利教堂(Çarikli Kilise)又稱為涼鞋教堂,這是因爲在教堂入口處基督升天壁畫下有個腳印,傳說這是耶穌升天後所留下的足跡。這個教堂門口同樣是人山人海,遊客排隊等著進去。 

bIMG_3318.jpg

 

教堂建築時間在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間擁有兩根柱子(其它柱子作爲牆角的一部分)及十字形拱頂,三間半圓後室和四個圓頂。

bIMG_3319.jpg

 

為了裝飾略顯單調的山洞,在牆壁塗上聖人、先知、耶穌故事等畫像,形成獨特風格。

bIMG_3320.jpg

 

在主圓頂的中央刻畫着耶穌和天使半身像。在半圓主後殿中有對耶穌祈求的描繪,北面的後室中描繪聖母和聖嬰像,南面的後室中則描繪着天使長米迦勒(Michael)。 

bIMG_3322.jpg

bIMG_3325.jpg

bIMG_3330.jpg

bIMG_3335.jpg

bIMG_3337.jpg

bIMG_3340.jpg

bIMG_3341.jpg

bIMG_3344.jpg

bIMG_3347.jpg

bIMG_3348.jpg

 

bIMG_3351.jpg

bIMG_3352.jpg

bIMG_3353.jpg

bIMG_3354.jpg

bIMG_3355.jpg

bIMG_3357.jpg

bIMG_3358.jpg

 

bIMG_3365.jpg

bIMG_3367.jpg

bIMG_3368.jpg

bIMG_3369.jpg

bIMG_3370.jpg

bIMG_3371.jpg

bIMG_3372.jpg

 

蘋果教堂(Elmali Kilesi)建於1050年前後,擁有9個圓頂4根柱子1個封閉的希臘十字形結構和3座半圓後室。    

bIMG_3374.jpg

 

因人們把第三圓頂上畫的大天使百加利手中所拿圓球誤認為蘋果故被稱為蘋果教堂,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教堂前曾長著蘋果樹。  

bIMG_3375.jpg

bIMG_3377.jpg

bIMG_3378.jpg

bIMG_3379.jpg

bIMG_3380.jpg

 

禮品區

bIMG_3382.jpg

bIMG_3385.jpg

 

出口

bIMG_3387.jpg

bIMG_3396.jpg

bIMG_3399.jpg

 

步行至停車場

bIMG_3400.jpg

bIMG_3402.jpg

bIMG_3406.jpg

bIMG_3411.jpg

bIMG_3412.jpg

bIMG_3413.jpg

bIMG_3414.jpg

bIMG_3415.jpg

bIMG_3417.jpg

bIMG_3418.jpg

bIMG_3419.jpg

bIMG_3420.jpg

bIMG_3421.jpg

bIMG_3422.jpg

 

攤販區

bIMG_3425.jpg

bIMG_3427.jpg

bIMG_3430.jpg

bIMG_3433.jpg

bIMG_3440.jpg   

  

 

聖巴塞爾禮拜堂(Aziz Basil Sapeli。巴塞爾於330年誕生在鄰近的開賽利(Kayseri)被教會尊為聖師。禮拜堂建於十一世紀,前廳由柱子分隔,中間為捐贈者和建築師的墓穴,有三座半圓形後室,牆上壁畫相當簡略。 

參觀完聖巴塞爾禮拜堂後準備上坡,有名的教堂大都在上段,門口往往大排長龍,要等上一會兒才進的去。過去允許遊客在不使用閃光燈下拍照,但現在規定更嚴,這些名教堂內部一律禁止拍攝。 

蘋果教堂(Elmali Kilesi建於1050年前後,擁有9個圓頂4根柱子1個封閉的希臘十字形結構和3座半圓後室。因人們把第三圓頂上畫的大天使百加利手中所拿圓球誤認為蘋果故被稱為蘋果教堂,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教堂前曾長著蘋果樹。 

聖芭芭拉禮拜堂(Azize Barbara Kilisesi建於十一世紀末,由拜占庭軍隊所開鑿。芭芭拉(西元三世紀)因信奉天主被父親拷打逼迫,最後父親將他交給當地總督進行處決,剎時風雨大作父親及總督先後被雷劈死。 

聖歐諾菲力烏斯教堂(Church of St. Onuphrius是為紀念4世紀末在上埃及沙漠洞穴苦修60年的隱士。傳說她原本是美女,因追求者眾阻擾修行遂祈求上帝將他變成男人,畫上聖人全身赤裸以棕櫚葉掩蓋重要部位。  

蛇教堂(Yilanli Kilise~聖喬治屠龍教堂有船形的拱頂,南面附加建築的頂則是平的。半圓形後室在左面牆體挖鑿出,整座教堂施工并沒有完成。教堂另一個廣為流傳的名字是蛇教堂(Yilanli Kilise。原本想畫『聖喬治屠龍』很不幸這隻惡龍畫的太像蛇,被後人誤認因此而得名。 

全能的主教堂Pantokrator Kilise~沒有任何簡介的『全能的主教堂』,只有這種默默無聞的教堂才允許拍照,全能主耶穌是早期教會發展出的基督聖像畫。基督左手持新約聖經,右手成教導或降福手勢。 

黑暗教堂(Karanlik Kilise是整個露天博物館裡最出色的壁畫。當初開鑿教堂時採光設計不良僅通過半圓形後室上的小窗獲得少許光線,長期暗室的情況下壁畫反而被保存良好,即使經過千年色彩仍十分鮮豔。 

 

黑暗教堂要另外收費,禁止拍照,如果不是宗教狂熱者可以不用白花這個錢。

 

教堂修建的時間在十一世紀末到十二世紀初間,長方形的前廳擁有拱頂,可以通過北面鑿出的石梯進入。前廳南面有座墳墓。教堂的結構是十字形,上有十字形拱頂,中央有圓頂,擁有四根柱子和三間半圓形後室。教堂和前廳中裝飾着取材自聖經和基督事迹的壁畫,這裏也繪制摩西五經的場景。 

卡利克利教堂(Çarikli Kilise又稱為涼鞋教堂,這是因爲在教堂入口處基督升天壁畫下有個腳印,傳說這是耶穌升天後所留下的足跡。 

卡利克利教堂~教堂建築時間在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間擁有兩根柱子(其它柱子作爲牆角的一部分)及十字形拱頂,三間半圓後室和四個圓頂。在主圓頂的中央刻畫着耶穌和天使半身像。在半圓主後殿中有對耶穌祈求的描繪,北面的後室中描繪聖母和聖嬰像,南面的後室中則描繪着天使長米迦勒(Michael)。     

托卡利教堂(Tokalı Church~離開露天博物館後往回走一小段路會來到最壯觀最美麗的托卡利教堂(Tokalı Church),憑著門票即可進入。教堂分四部份:只有一間内殿的舊教堂、新教堂、舊教堂之下的教堂和新教堂北側的禮拜堂。 

舊教堂修建的時間可追溯到十世紀,它現在是新教堂的門廳,但當時它是座僅有一間内殿的教堂並帶有拱頂。一百年後在東面建造新教堂時,它的後室被完全毀掉。新教堂整體結構是縱向的,有一個非常簡潔的船形拱頂。東面牆壁上有四根柱子彼此相連,柱後有一條走廊、主後殿和兩間副殿。在船形天頂上,按時間順序,以非常鮮明的紅藍色描繪耶穌基督的生平事迹。托卡利教堂壁畫使用深藍色,這與鄰近的教堂風格極爲不同。

 

博物館佔地廣大,上坡途中經過一處深谷,僧侶們從前在此種植作物並飼養鴿子,利用鴿糞做為肥料。想像千百年前,隱士們過著自給自足、與神友好的清修生活,不覺悠然神往。 

教堂內部裝飾以濕壁畫(fresco painting)為主,入口有雕刻或彩繪的十字架。 

相關議題

106/12/4~14醉戀蕃紅花梅夫拉納土耳其118

國外旅遊計劃

歐、美、中國、東南亞、日、韓、離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