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大橋西側通往利吉村的鄉道往北走,過了利吉大橋後約400公尺。

 

利吉惡地位於台東市北郊的卑南溪畔


 

看到路旁出現一大片佈滿雨蝕溝的不毛山壁

 

數千萬年前埋藏在深海之下的沈積物,如今活生生地聳立在眼前,令人印象深刻。

 

 

有一片寬達兩公里餘的斷崖景觀,這是屬於中央山脈末端的卑南礫岩遭到雨水沖刷後形成的,俗稱「小黃山」。

 

與利吉惡地相隔著卑南溪的對面山腳下。

 

不同於利吉惡地屬於菲律賓海板塊的前緣,卑南礫岩則是屬於歐亞大陸板塊的一部分,因此前來利吉惡地一遊,就如同來到一處可以觀察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運動的天然地質教室一般。  

 

這兒就是素有「台東地質國寶」之稱的「利吉混同層」露頭。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這兒設置了涼亭、木棧道及解說牌示。

 

沿著木棧道深入利吉惡地,猶入走入一條天然的地質史展示走廊。








 

利吉混同層是由顆粒極細的泥岩所組成,其中混雜許多黏質礦物,因此它的孔隙很小,滲水性及透氣性也很差。雨水只能沿著地表侵蝕,沖刷成一條一條的雨蝕溝。

 

眼前這一大片面貌猙獰的惡地面貌。


 

黃連木和台灣蘆竹則生長在崩移面及雨蝕溝的上方。

 

五節芒、銀合歡、相思樹和車桑子是這兒最常見的優勢植物,它們多半生長在堆積了大量崩塌土石的下層。











 







相關議題

舞蹈社活動記錄彙總

102/4/27~28 台東(新蘭海民宿)2日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in 的頭像
    Lein

    河畔小築

    L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