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冷圳---倒虹吸管,位於台中縣新社鄉中和村中興路

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發展台灣的製糖業,致力培育並繁殖蔗苗,選中氣候、土質優良的新社河階群台地,設立大南庄蔗苗養成所,不過由於台地缺水,必須尋闢水源,選定大甲溪上游的白冷高地

 

為了引用大甲溪水,工程人員想到了「虹吸管原理」,於是在阿寸溪底、抽藤坑溪底及矮山坑溪底等三處架設虹吸管,利用大氣壓力,利讓溪水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山嶺,完全不必耗費電力。

 

http://www.shinshou.gov.tw/4-1.php

 

 交 通 指 引 

南下

1.中山高速公路由豐原交流道下,走三號省道,經石岡、東勢轉八號省道中橫公路往谷關路上,在天冷前過龍安橋,新社方向約二公里即可抵達。

北上

2.南部由中清交流道下,於文心路左轉直走,往大坑方向經東山樂園,過中興嶺再往新五村、新六村左轉中和村再往前,即可到達 

 

 

在這三座白冷圳的虹吸水管中,以第二座通過抽藤坑溪底的最長,不但在當時號稱為東洋第一長,至今也是國內與遠東地區最長的虹吸水管。
雖然這是一條小小的水圳,在台灣中部海拔五百八十公尺到五百三十二公尺的河谷或山峰之間,走了十六公里多,目的是為了提供新社河階台地上的灌溉與飲用需求。神奇的是,建造者卻能利用自然的力量,將水從一個山頭搬到另一座山頭。

 

白冷圳自民國211014日舉行通水儀式至今,經歷921大地震和兩次土石流的摧殘,使得這條超過預定年限五十年、孕育新社鄉民的「生命之水」部分設施崩塌,地方人在民國九十年為白冷圳慶祝六十九歲生日,這還是全台第一次有人為一條水圳慶生的創舉。

 

白冷圳進水口位於白冷海拔552.9公尺,分水池大南台地(河階)南邊530.3公尺;總長16.6公里(介於河谷或山峰之間),計畫水量為每秒通水60立方尺。全線圳路設於山腰竣坡處,除明渠外,主要構造物有隧座22座、渡槽14庫及3座倒虹吸工,其中第二號倒虹吸工長度364公尺。

白冷圳水路溝壁為混凝土砌塊石,水橋、隧道、暗渠、渡槽等大都是鋼筋混凝土,十分堅固耐用,開鑿與材料運輸全靠人力,工程艱鉅。

 

白冷圳灌溉區域早期種植甘蔗、水稻、棉花等雜糧,目前則以枇杷、柑桔、葡萄、高接梨、苦瓜、敏豆、絲瓜等…蔬菜,以及佔全省栽培面積最大之香菇;其產品品質優良。

 

近年來鄉公所及農會大力推廣精緻農業與休閒觀光,白冷圳沿線自然生態以及豐富景觀,風光明媚,有詩情畫意的吊橋。

 

 安妮公主花園就位附近

 

主 要 構 造 

(1) 制水井:入水口制水井,直徑6.06公尺,深20.61公尺。

(2) 明渠:

全長8792.05公尺,計39個區段,19個給水門,11個排水門,19個溢流工,2個倒虹吸溢流工程。(沒有看到)白冷圳三分之一為隧道,全長7035公尺,共22座,大隧道7座,小隧道15座。大多為鋼筋混凝土,少部分隧道頂為岩壁。全長290公尺,分14座,渡槽大都是鋼筋混凝土,921後重後部分改為壓力鋼管。

(3) 倒虹吸工:

初設計有3處,總水平距離長443.02公尺,位於阿寸溪,全長137.53公尺。分別位於阿寸溪、抽藤坑溪的第一、第二號倒虹吸管,為直徑一點二公尺鋼管。及通過矮山坑溪底的第三號倒虹吸管,為直徑一點六公尺水泥暗管。

a.位於抽藤坑溪,全長346.90公尺,高低落差90公尺,為遠東最大之倒虹吸管。

b.位初設計位於矮山坑溪底,為水泥暗管全長43.53公尺。

c.重建後,取消矮山坑溪之倒虹吸工,新增位於白鹿段一處倒虹吸管。

(4) 分水池:

分水池又稱圓堀;直徑10公尺,深2.5公尺。沉砂池之興建主要在於沉澱過量之泥砂,使各圳道不因淤積而阻塞,水利設施可以發揮正常的功能。\r

(5) 溢水門:溢流工程。

(6) 支幹水圳:水底寮支線-馬力埔-大南-矮山坪等支線。

 

白冷圳雖然不是台灣最大的水利工程,卻是令人驚奇的水利工程,利用自然的高低落差,將大甲溪水引上它原先所沖積而新社土地,使旱田變水田、蔗田景觀,目前白冷圳的水依舊靜靜地滋潤這塊土地,對新社河階群提供充足的水源,可見,白冷圳對於新社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相關議題  

新社古堡、大兒子搬家一日遊(98/8/24)

新社古堡 (交通) 新社古堡 停車場 六角亭 木屋餐廳 歐式古堡 湖畔遊憩區 西堤碼頭 茅草亭 虹橋 迷霧噴泉 酒莊 楓樹林 樹屋

安妮公主花園 白冷圳 種苗改良繁殖場

大兒子搬家記

 

台中市(太平、大里、霧峰、烏日、豐原、后里、石岡、東勢、和平、新社、潭子、大雅、神岡、大肚、沙鹿、龍井、梧棲、清水、大甲、外浦、大安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