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管建築

97/9/21號在桃米社區中開放啟用,它的來由與桃米人有著深切的關連-地震。在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後,一位建築師阪茂先生為倒塌的鷹取教會建造了一座紙管教堂,現在這間象徵著地震重建意義的紙教堂帶著不滅的精神遠渡重洋來到了桃米社區,沿續它震災後重生使命。
紙教堂落在青綠的草坪上,進到紙教堂內共有五十八根紙管支撐起整個教堂,室內與室外的長管椅也都是用紙製作的,教堂裡使用溫暖的黃色燈系,給人一種溫馨沉靜的感受。傍晚時分,溫暖的橙黃燈泡照亮了整座教堂,與倒映在水面上的教堂光影成雙,黑夜裡讓人充滿了重生的希望和勇氣。紙教堂旁建有的Paper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裡頭有自然農法的「農之園」,推廣在地農產的「食之堂」,推行創作工藝的「市之集」,藝術與生態結合的「藝之地」,強調學習的「學之房」以及讓人親自動動手的「工之坊」,讓紙教堂不僅是震災後重生的建築指標,也是回歸自然生態的園區。

教堂主體從橢圓列柱到內部長椅,全由中空的巨大紙管構成,共58根,直徑33公分,紙壁厚1.5公分。

紙造樑柱之外,其餘僅外加如馬戲團帳棚般尖起的帆布頂篷、壓克力外層板(防下雨、入夜之水氣)

參觀紙教堂入園費50元,可全額抵消費。

(桃米居民、六歲以下及六十五歲以上長輩免費參觀)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桃米巷52-12-田份仔溼地前

電話:049-2914922.2422003

營業時間:

3月到10 AM09:00~PM08:00

11月到2 AM09:00~PM06:00

東經 120° 55' 39.0"   北緯 23° 56' 30.0"

  未來,移居至埔里鷹取Paper Dome紙教堂它將繼續扮演社區重建的平台,更是未來社區營造的聚會所、農產業展售和行銷、生態社區理念的傳播中心。

因為場地亦不小,未來居民的各式集會、教會彌撒、結婚典禮…等各種場合,應該可發揮其功用。在日本,這紙教堂是「做社區營造、交朋友」的地方;現在它在台灣仍以原來的風貌、功用繼續傳承它的使命。

一旁有片蓮花池,在5-6,其壯觀程度可不容小覷,是個絕佳的走訪時機

假日建議最好於傍晚時分造訪,紙教堂的夜晚與白天有很大的差別,在夜色漸暗的時候,教堂內昏黃的燈光…與一旁的水池倒映,格外有情調~

 

交通

1.台中走中投公路→草屯→國道六號東草屯交流道上→埔里愛蘭交流道下→省道21號→至紙教堂
2.走國道一號→國道三號→霧峰接國道六號→埔里愛蘭交流道下→省道21號→至紙教堂

3.北上---

於國道1斗南交流道、國道3竹山交流道或名間交流道下,往水里方向經水里,131至魚池加油站前接21往埔里方向,於2151公里處左轉進入即到桃米里,即田份仔溼地前。

4.南下---

於國道1王田交流道下、國道3草屯交流道下,往草屯接台14線往埔里方向,在進入埔里愛蘭橋以前轉21,於2151公里處右轉即到桃米里,即田份仔溼地前。

搭車族:

可搭乘埔里往返水里、日月潭間的豐榮客運,有經過桃米里,班次請洽豐榮客運水里站:(0492774609

鷹取Paper Dome紙教堂的故事 

    日本阪神大地震,家住東京的坂茂建築師從報章媒體看到許多人在倒塌的建築物中罹難,許多的醫師、護士、NGO組織在內的一般市民,在災後的第一時間紛紛趕到現場投入救災工作;「身為建築師的我,究竟能夠做什麼?」坂茂思索著。

 

  一月底,他決定到神戶一趟,找尋聚集不少越南籍難民的鷹取教會,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當他抵達「災後只剩下一尊基督像」的鷹取教會時,他簡直不敢相信眼前滿目瘡痍的街景宛如歷經二次大戰炮火的轟炸,而來自不同國籍的災民們,在斷垣殘壁中默默地舉行露天彌撒,彷彿寒冬中尋得溫暖的營火般。

 

  為了讓集結教會的志工們能有更理想的工作環境,坂茂主動跟神父提出興建「紙建築」的構想。神田裕神父一聽,週遭房舍全遭火舌吞噬,竟然還要用紙來蓋房子,直覺坂茂的提議太不可思議了,神父搖搖頭並告訴坂茂,當有形的教會傾倒之後,真正無形的教會終於出現了;神父並追加說:「看到我們的社區遭受如此慘痛的打擊,在社區重新站起來之前,我沒有重建教堂的打算。」這句話深深撼動坂茂的心,但也更加強他要為教會做點什麼的信念。

 

  其後,在「為社區居民打造一處集會所」的理由下,加上坂茂願意承擔紙建築經費的籌措及義工的招募,神父終於首肯。自此,每週日清晨從東京搭乘五點五十六分的新幹線特快車前往神戶,便成為坂茂的例行功課。

 

  為了募集一千萬日幣的建造資金,坂茂透過展覽會的辦理、報上投稿呼籲、上電台宣傳以及巡迴演講等方式進行募款。此外,他也試著打電話給所有熟悉的建築業界友人,只是當時大家都已透過紅十字會捐出款項,並對於特定宗教團體的捐款也或多或少有所遲疑。

  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透過電台或報社轉來數千或數萬日幣的小額捐款,當中平成建設的社長高橋松作適值母喪,仍關心紙教堂的推動計畫,甚至將「紙教堂」的模型印在電話卡上,當作母親告別式上弔客的回禮,並將一百萬日幣的香奠金全數捐出。

  除了資金的募集外,坂茂也展開建材的募集,諸如太陽工業株式會社的帳篷和聚碳酸酯浪板、太陽水泥工業的連續壁、東洋事業部的金屬器具、大光電機的照明器具等的捐贈,並在一百六十多位義工的相挺下,於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三日開始動工。

  這座野田北部居民暱稱為Paper Dome的紙教堂,是以成本較低的玻璃纖維浪板構築成長方形的外牆,內部則用五十八根紙管(長度5m、直徑33cm、厚度15mm)建構出一個可容納八十個座位的橢圓形空間。坂茂利用紙管構成的橢圓形與外牆之間的空間形成一個迴廊,屋頂則覆蓋以透光的天幕,當光線由屋頂射下,形成一種莊嚴與神聖的氛圍。這座紙建築設計的原始目的,是作為社區的集會中心,但禮拜天亦兼作教會的彌撒場地。

  在許多有心人士的慷慨贊助以及義工們的無私付出,鷹取Paper Dome在震後八個月的九月十七日,終於完工。

 《資料截取自「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網站」

http://www.homeland.org.tw/homeland/03-2-3.htm

 

相關議題  

日月潭、魚池鄉 三日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