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堡 古羅馬賽馬場 (Hippodrome) 拜占庭帝國時代城市的娛樂中心
古羅馬賽馬場 (Hippodrome) 於西元第二世紀,由羅馬皇帝塞維魯大帝 (Septimus Severus) 所建。
根據記載,昔日用作競技場之途。東羅馬帝國拜占庭時代的戰車競技場,現在被稱為蘇丹.阿合麥特(Sultan Ahmet)廣場。
古羅馬賽馬場 (Hippodrome) 原來是羅馬帝國的橢圓形競技場,競技場 (Colossus) 這種建築形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例如公元前330年,設計師皮力克雷托斯 (Polykleitos the Younger) 所設計的埃庇道努劇場 (Epidauros Theater),當時的劇場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狀,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但是到了東羅馬帝國拜占庭時代,人們開始利用拱形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並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對接起來,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並且也不再靠山而建,而靠建築結構堆起層層的觀眾席。
包括
1.圓頂噴泉 (Wilhelm II Foutain)~日耳曼式的噴泉,是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贈送給顎圖曼鄂圖曼帝國蘇丹的禮物。
德意志噴泉接近賽馬場區的北端入口,其實就在藍色清真寺前。
金色的圓頂內部, 新拜占庭式風格的八角形拱頂噴泉,由德國政府興建於1900年。
2.埃及方尖碑 (Egyptian Obelisk)~取自路克索卡納克神殿
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又名狄奧多西方尖碑,是古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的方尖碑(大約公元前1490年),原來安放在盧克索的卡納克神廟,公元39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大帝將其運回君士坦丁堡。
狄奧多西大帝公元390年從埃及購買了一塊粉紅色花崗岩雕刻的方尖碑,豎立在賽道內側。這塊方尖碑是從大約公元前1490年,這塊方尖碑已存在近3500年,其狀態還是非常良好。
基座的底部是白色大理石,四周有浮雕,描繪狄奧多西一世及其家人在御花園中的活動:南面是他和家人在觀看賽馬,東面是他坐在包廂,準備給賽馬獲勝者佩戴桂冠,北面是他主持豎碑儀式,西面是他接受降敵的朝貢。
3.青銅蛇柱 (Column of the Serpent)~蛇柱又稱德爾斐三腳祭壇或普拉提亞三腳祭壇,是一根古代銅柱,它是古希臘三腳祭壇的一部分,最初位於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在公元324年被君士坦丁大帝移往君士坦丁堡。在8米高的柱頂曾有3個蛇頭,一直存在到17世紀末,其中一個蛇頭的部分現在在附近的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展出。
4.君士坦丁羅馬仿方尖碑 (Column of Constantine) ~紀念羅馬皇帝豐功偉業,於西元 940 年,君士坦丁七世為了紀念祖父所建造,高三十二公尺,基座由長寬約二公尺的整塊花崗石鑿成,向人們述說著君士坦丁大帝輝煌的歷史。。
原本外層鍍有金銅片,外面還有青銅浮雕,不過這些金銅片,與競技場皇帝看台旁的四座駿馬銅像,都在公元 1204 年惡名昭彰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被義大利人刮走搶回威尼斯了。
古羅馬賽馬場(Hippodrome)原先的建材後來就被拆掉移做他用,後來蓋在旁邊的藍色清真寺,也用上了古羅馬賽馬場所拆除的建材。
古羅馬賽馬場 (Hippodrome), 這三個立碑位於廣場中央一條近乎東西向的軸線上。在東羅馬帝國拜占庭時代,是君士坦丁堡城市的娛樂和體育中心。賽車道鋪著沙子,上面可容八輛馬車並駕齊驅,周圍的看臺可容納上萬人觀賽。
競技場內分佈著許多立柱,以及大理石和青銅雕像,中央聳立著從埃及運來的古方尖碑。
根據考證,古羅馬賽馬場 (Hippodrome) 長四百公尺,寬一百五十公尺,曾經是馬車競技的場地和拜占庭市民生活的中心,目前是一個長方形的公園。
奧古斯都廣場的北邊是巨大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相關議題
106/12/4~14醉戀蕃紅花梅夫拉納土耳其11天8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