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G_1451.jpg  

 

澎湖天后宮4百多年來即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也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媽祖廟。

當時稱為「娘宮」、「娘娘宮」、「娘媽宮」、「媽娘宮」、「媽祖宮」等,就連船渡口也稱為「媽祖宮」,再簡稱「媽宮」。 

aIMG_1430.jpg

 

天后宮共分為前(山川殿)、正、後三殿,左右各有一護龍。

前後進的樑柱上,尚有獅座、各式斗拱,用來支撐樑柱與屋頂,宮內還可見到人物鑿花如「趙子龍單騎救主」等故事。 

aIMG_1434.jpg

 

山川殿的廟名額上巧雕三龍盤護,栩栩如生的神態,儘管年久褪色,仍能感受當時精工巧琢。

aIMG_1433.jpg

aIMG_1432.jpg

 

正殿屏門上雕刻的題材以四季吉祥圖騰為主,象徵四季平安、福壽綿長,手法相當精緻,可說是木匠工藝的上層精品。

aIMG_1435.jpg

 

「媽宮」與「馬公」在日語是諧音,馬公筆劃少、易辨識,日本人在日軍未佔領台、澎之前,軍事地圖上就已經標示著馬公。

aIMG_1431.jpg 

 

受康熙皇帝敕封為「天后」並賜「金面」的媽祖,以及舊稱「媽宮」的馬公市,在在反映了該宮崇高的歷史地位。

aIMG_1450.jpg

 

被視為藝術寶庫的澎湖天后宮,無論是建築本身或是藝術水準高超的擂金畫、石雕、木雕、鑿花與彩繪,均出自名家之手,並充分展現我國民間藝術的高度成就。


aIMG_1449.jpg 

 

位於三川殿步口(為房屋前面以屋簷延伸為頂的走廊空間)上方架棟的雕花,其雕刻手法因木匠受嶺南畫派影響,以內枝外葉的手法,表現出凹凸的前後層次,展現細膩工法。

aIMG_1436.jpg 

 

題材為歷史故事或花鳥,為天后宮裝飾藝術中最重要的部份,也是全臺廟宇中最優秀作品之一

aIMG_1438.jpg

  

正殿花鳥屏門 

位於正殿前方的屏堵,共有8扇門,日治時期大正12年(公元1923年)天后宮重修完工後,正殿原本未加裝屏門,而是光復(公元1945年)後,為防止颱風雨水潑入而裝設,分別雕刻花鳥與四季吉祥主題,象徵富貴與幸福同在之意。手法相當精巧,為木雕的上乘之作。

 

aIMG_1439.jpg

 

所藏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石碑,有「臺灣第一古碑」之稱。

aIMG_1441.jpg

aIMG_1437.jpg

 

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列為「國定古蹟」。

aIMG_1440.jpg

 

金面媽祖神像

位於正殿神龕內的金面媽祖,頭帶后冠,雍容和藹,清康熙22年(公元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公元1621年-1696年)打敗明鄭守軍攻佔澎湖,認為媽祖顯靈保佑,因此,奏請皇帝於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敕封媽祖為「天后」、賜「金面」,廟名也改為「天后宮」。

aIMG_1442.jpg

 

日軍領台後旋即於1901年在澎湖設置了馬公要港部,於西元1920年把「媽宮澳」改為「馬公街」,正式成為馬公地名的由來。

aIMG_1444.jpg

 

天后宮不僅是馬公的地標,更為澎湖的精神象徵,不僅歷史悠久,其建築特色也令人玩味。

aIMG_1443.jpg

 

正殿擂金畫

天后宮彩繪藝術「擂金畫」,均施作於正殿神龕左右兩側,包括大楣有3幅、神龕有4幅,均出自福建漳州木匠「水林師」朱錫甘(公元1895年-公元1940年)之手,擂金畫是廟宇彩繪技術中的異數,製作特色為使用金箔粉,畫在尚未完全乾燥的黑漆底色之上,以金粉的疏密來表現濃淡,難度技巧高,但視覺效果則更加華麗高貴。

aIMG_1445.jpg aIMG_1447.jpg aIMG_1446.jpg aIMG_1448.jpg 

相關議題

108/9/26~28 澎湖、吉貝、望安、七美 3日2

古舍古廂民宿

澎湖旅遊

2017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 

「兩馬小三通直航、夜尋藍眼淚」4 

106/5/3~5情定雙心浪漫七美3

99/4/24 澎湖三日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