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達舒乳膏
適應症:濕疹、扁平苔癬、牛皮癬、盤狀紅斑性狼瘡。
藥理作用:外用合成皮質類固醇。有醣皮質固醇作用及輕微的礦物皮質固醇作用。在外用方面,clobetasol具有抗發炎、止癢及血管收縮作用,引此可用於對類固醇有反應之各種皮膚疾病。
常用劑量:1天1~2次。情況獲得改善後即應停止用藥,治療超過四週後若未再復診則應停止治療。
副作用:皮膚起水泡、發癢、灼熱感、敏感性增加、傷口癒合差。
禁忌:
1.對藥品中任何成分過敏、細菌性感染(如膿痂疹(impetigo)、癤、瘇、蜂窩組織炎)、念珠菌感染及皮癬症(dermatophytes infection)、單純性及帶狀皰疹。
2.使用於眼瞼或眼部周圍皮膚,藥品可能會進入眼中眼睛長期接觸類固醇,可能產生白內障或青光眼。亦不適用於一歲以下幼兒之皮膚病,包括皮膚炎及尿布疹
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皮膚與某物質接觸後,啟動身體免疫系統,誘發皮膚出現發炎反應。
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的物質可能為過敏原(Allergen)或是刺激性物質(Irritant),前者會誘發過敏反應,後者則會造成皮膚損傷,而近8成接觸皮膚炎皆因染髮劑、香水、化妝品、保養品等刺激性物質所致。
有那些物質會引發過敏性接觸皮膚炎?
一. 鎳
鎳是最常見的過敏原,在台灣顏面是許多對鎳過敏病人的好發部位,而且男多於女,主要是因為戴含鎳的眼鏡,如果想到台灣的眼鏡族位居世界之冠就不以為奇了,幸好近年來經濟發達,大家比較可負擔一些,可以選用鎳含量較低的鏡框,故由鎳所引發顏面濕疹的情況也明顯的減少了。其它如金屬耳環、項鍊、手錶、甚至於衣服上的鈕釦、拉鍊,連錢幣(一元、五元及拾元都含鎳)或鑰匙,都可以在皮膚引發症狀。
二. 橡膠用品
橡膠本身或是在製造過程添加的多種化學劑(橡膠用品添加物)都可能是過敏原。比如橡膠手套及橡膠拖鞋、衣物上的鬆緊帶等都可以引發皮膚炎。
三. 染髮劑
有些人會對染髮劑內Paraphenylenediamine(PPD)敏感,這種成份一般做染色用,使用時需混以氧化劑(通常是過氧化物)。對於PPD過敏的人,不應使用任何氧化染髮劑。有一些不同種類的染劑,能讓這些人可以使用。可以先試用一種稱為半耐性染髮劑(Semi-permanent,不需氧化劑,髮色可維持到五、六次的洗髮)。在使用半耐性染髮劑之前,應先做貼膚測試。
四. 鉻酸鹽
鉻酸鹽類是經常可導致接觸皮膚炎的原料。人們暴露於它們是因接觸了皮革、火柴、顏料類、消毒劑、漂白劑及膠類。
鉻酸鹽經常用來鞘皮,特別用以製作鞋子及其它衣服的淡色柔軟的皮革。某些鞋子引致的皮膚炎,是由對皮革之雙鉻酸鹽成分反應而引起的。對於不能穿鉻酸鹽鞘皮過敏之鞋類的人來說,可以植物鞘皮製成的為代替品。
職業上會接觸鉻化物是很常見的,這些工作包括汽車、焊接(玻璃)、鑄物、水泥、鐵路及建築、修繕等工業。
五. 甲醛(Formaldehyde)
甲醛廣泛地應用於生活環境中,並且深藏不露。以下列出可能含有甲醛的物質:
1. 黏膠、漿糊、橡膠接合劑。
2. 防腐劑:各種用途的防腐劑,有些防腐劑可釋出甲醛。
3. 各種合成樹脂及松脂。
4. 感光紙、安定劑、顯影劑。
5. 化粧品:牙膏、漱口水、除臭劑、洗髮精、潤絲精、泡浴用品、指甲油及硬劑。
6. 農業用燻蒸消毒器、用於蔬菜、農地作物、種子及根部處理。
7. 清香劑及消毒劑、如家用噴灑劑及擦拭品。
8. 清潔用品:如一般家用品清潔液。
9. 磨光粉和打亮品:用於汽車、地板、水泥地、鞋子、傢俱。
10. 汽車用品:清潔劑、防鏽品。
11. 油漆及漆器、防蝕塗料、乳狀塗料。
12. 紙張處理。
六. 化妝品 (包含皮膚保養品、香水、肥皂、洗髮精等皮膚用品)
1. 防腐劑:有些可釋出甲醛的防腐劑(如Bronopol,Dowicil 200,dowicil 100,Germall 115)。
2.香料:香料過敏人數逐年升高,以台大皮膚科的經驗73~77年間的2.6%,到78~84年間已突增到10%,僅次於榜首鎳的17%。香料所致皮膚炎過敏一般好發生在顏面、頸部,如果是美容師或美髮師等工作人員則多是手部。或者也可使原有的濕疹如異位性皮膚炎等病況惡化,香精,真是無處不在。香料種類特多其中cinnamicaldehyde,cinnamic alcohol,eugenol,及isoeugenol最為普遍。可惜在產品上都沒有標示香料。標示香料成份於產品上也是非常必要的事。
3. 防晒劑:防晒膏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但有些吸光性物質會引起接觸皮膚炎及光照性接觸皮膚炎,吸收長波紫外線(UVA)物質及中長波紫外線(UVB)吸收劑等,皆為常見的過敏原。
接觸性皮膚炎的常見症狀
接觸性皮膚炎所引發的症狀,可能會依照接觸性皮膚炎的類型,而有些許差異:
- 刺激性皮膚炎:若是由化學物質引起之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輕者在表皮受到損害之後,會出現發紅、乾裂、脫皮或刺痛等症狀,但若接觸到較強的刺激性物質,則可能導致腫脹、滲出物、皮膚變軟、或起水泡等症狀。
- 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皮膚炎會引發劇烈搔癢感,並於接觸過敏原的部位浮現紅疹。
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一、皮膚炎
皮膚炎泛指是皮膚局部發炎的情況,若這些症狀是因為皮膚接觸到某種刺激性物質所引起的,就可稱作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簡稱ICD)。
皮膚炎主要分2大類: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及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兩種皮膚炎皆會出疹子、皮膚發紅及發癢等症狀。
1.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屬於最常見的皮膚炎,多發生於當皮膚接觸到化學物質、酸類、皂類及清潔劑等刺激性物質。
無論過去皮膚是否接觸過該刺激性物質,皆有可能發生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常見症狀包括手部形成大片紅疹、搔癢難耐及腫痛交加。
了解何種物質引起皮膚炎,並加以避免是治療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的重點。
2.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若您的皮膚對某種物質過敏,便會引發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如鎳、特定香料或藥物。)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為搔癢,接觸到該過敏原的皮膚部位,可能會於1~2天內出現皮疹。若您經常發生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建議進行過敏原檢測來預防過敏原。
二、濕疹
導致濕疹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但諸多研究顯示,其成因與基因和環境因素有關。
常見的濕疹種類是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eczema),好發於兒童,通常在2歲以後狀況可能好轉,但也可能一直持續至成人階段。
出現濕疹時,皮膚會局部發癢、紅腫,並因搔癢難耐而抓破皮。疹子可出現於各種部位,如臉部、手肘內部、膝蓋後方及手腳。
發現並避免特定致病物質相當重要,常見的刺激物包括家用清潔劑、肥皂、氯氣、羊毛和藥品。另外,一些環境因素像是氣溫驟變或壓力,都可能引發濕疹。要診斷濕疹並不容易,建議向醫師或皮膚科醫師做更深入的諮詢及診察。
三、乾癬
乾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出現乾癬時,皮膚會變厚、紅腫及銀白色的脫屑。
乾癬部位會發癢、發痛,甚至有灼燒感,通常發生在手肘和膝蓋外部。然而,乾癬也經常發生在頭皮及指甲等部位。
乾癬的成因不明,但許多因素都可能引發乾癬,如壓力、寒冷的天氣、皮膚受傷和藥物過敏等。和異位性皮膚炎不同,乾癬鮮少發生於10歲以下的兒童,並好發於成人。
乾癬和其他皮膚疾病的病徵十分相似,但若詳細檢查患者的皮膚、指甲和頭皮狀況,便能辨別是否患上乾癬。在醫院,醫師可能會進行皮膚切片檢查,取下小部分皮膚樣本,來判斷乾癬的種類,並提供最好的治療。
相關議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