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古建築群 ---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中的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古建築群座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湖北省武當山麓,在明代期間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築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這些建築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平。
現在武當山古建築群主要包括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兩座宮殿遺址,以及各類庵堂祠廟等共200余處。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佔地總面積達100余萬平方米,規模極其龐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遺產包括:太和宮、紫霄宮、南岩宮、復真觀、“治世玄岳”牌坊等。
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群歷經滄桑,現存4座道教宮殿、2座宮殿遺址、2座道觀及大量神詞、岩廟。在布局、規制、風格、材料和工藝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狀。建築主體以宮觀為核心,主要宮觀建築在內聚型盆地或山助臺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宮觀附近地帶,自成體係,岩廟則佔峰踞險,形成“五裏一底十裏宮,丹墻翠瓦望玲瓏”的巨大景觀。在建築藝術、建築美學上達到了極為完美的境界,有著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和科技內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國宗教歷史以及古建築的實物見證。
武當山古建築群分布在以天柱峰為中心的群山之中,總體規劃嚴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築位置選擇,注重環境,講究山形水脈布疏密有致。建築設計的規劃或宏偉壯觀,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瀕臨險崖,達到了建築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具有濃鬱的建築韻律和天才的創造力。
相關議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