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min D(維生素D),因其來源與功能,又稱「陽光維生素」,「骨骼維生素」,「抗佝僂因子」。
它一直被視為一種荷爾蒙前驅物,經由體內的活化過程,以類似荷爾蒙的作用行使它的功能。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與維生素D有關文獻被發表在營養相關國際期刊上。為什麼維生素D越來越被重視呢?
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為促進小腸鈣吸收、促進骨骼礦化、維持骨骼的健康。除此之外,目前有非常多的研究著重在預防其他非骨骼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一些自體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第一型糖尿病)、癌症等(Holick,2008)。雖然上述仍在研究階段,但其對於骨骼的貢獻卻是不可質疑的。
睡不好要補維生素D(維他命D)?哪些因素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維生素D配它吃,吸收效果最好!(2024.04.30)| 健康1+1 · 直播
維生素D的來源。其可分為內生性和外生性。
1.內生性是從體內的膽固醇前驅物,經陽光中波長290-315奈米的紫外線照射,生成維生素D3前驅物,再經由一個受熱的過程,形成維生素D3。而當陽光曝曬過量時,也會使的維生素D3濃度前驅物與維生素D3降解,因此不需擔心太多的陽光曝曬會造成維生素D中毒。
2.外生性的部分為飲食及補充劑。富含維生素D食物來源其實並不多,如肝臟、多油脂的魚類、強化乳製品、蛋黃(Vitamin D-3)、菇類(Vitamin D-2)等。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主要在小腸被吸收,以微膠粒的型式在膽鹽協助下以被動方式擴散進入腸黏膜細胞,再經乳糜微粒攜帶進入體內,並經由淋巴系統注入靜脈血中。
什麼樣的人會有維生素D的缺乏的情形發生呢?
1.老化:老化被認為會減弱自行合成維生素D的功能。但目前文獻並未明確指出幾歲後才會有明顯變化。而根據國內研究生論文指出,以2005~2008年的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所收集的資料分析發現,無論是男性或女性,在65歲以前,維生素D濃度反而隨著年紀的上升而有增加的趨勢(影響台灣地區成人維生素D營養狀況因素之探討,2011)。因此我們必須考慮是否有其他影響因子。
2.沒有足夠的陽光照射:因體內維生素D體濃度量主要來自於自體皮膚合成,因此,經常久坐於辦公室的您、愛美愛防曬甚至連陰天都要撐陽傘的您,可能就是高危險群之一。
看完以上您或許會詢問,若是高危險族群,要怎麼辦呢?首先,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確保每日有足夠的陽光日曬。
1.不擦防曬油、不撐傘的情況下露出臉部和雙臂,日曬約15分鐘。
2.其次,飲食部分,根據最新的第七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每日的維生素D足夠攝取量分別為:無論男女,1歲以下與50歲以上為10微克/日,1~50歲則為5微克/日。除補充劑的補充之外,也可多選擇日曬過後的菇類,如香菇、木耳、蠔菇、金針菇;或部分深海魚類,如鱈魚、鮭魚、鮪魚,挑選時建議選體積較小的,避免毒性累積。肝臟與蛋黃因膽固醇較高,因此不建議為了補充維生素D而多食用。至於新鮮乳製品,甚至是部分穀品,在部分國家,如美國,有強化維生素D。而國內奶粉,在加工過程中大多也會強化維生素D。因此台灣本地的新鮮乳製品(如鮮奶)與部分穀類,維生素D含量可能並不高(台灣衛生署食品資訊網中並無台灣食物維生素D的分析資料)。
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不易溶於水,可溶於油脂中,因此建議攝取時需伴隨一點油脂以幫助吸收(如補充劑可隨餐吃)。但也因不易溶於水,無法像一般水溶性維生素可直接於尿液中代謝掉。故攝取過量容易累積在體內軟組織(肝、腎)而造成毒性。因此,提醒大家每日攝取量勿超過建議攝取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