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彩繪是由紋身延伸而來的,人類愛美而產生的紋身最早出現在中國和古埃及,估計起源於一萬四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最早的中國紋彩藝術是連雲港錦屏山將軍崖描繪有新石器時代的壁畫,當時紋身被視為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随後發展成為一個部落的身份標誌一種原始的裝飾、一種宗教的吉祥物。最早的人體彩繪是原始人在身上用鲸墨畫出的圖腾,作維護身標誌。

 

現代的人體彩繪藝術,多半憑籍女性人體影像,把花鳥畫中凝聚著的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浸潤著歷史淀積的人文精氣,賦予了人體。當觀者感受到新意時,假想的空間隨之拓展,在處理上,藝術家憑籍攝影技巧,以獨到的審美視覺,把人體結構、運動規律,光、色、形、影、空間整合在設定的畫面之中。感受女性與生俱來的溫和柔美,恬靜善良及充溢的生命活力,品味花鳥所孕育的人文神韻。富有生命活力的女性實體與文化符號的結合,使人體從純自然美的傾向中游離出來,生化成一種美與文化的相容狀態。

 

人體彩繪約可分為八個種類,較常出現的是商業、戲劇、宗教(如八家將),以及婚紗造型,大部分都是局部性的彩繪居多,因為人體彩繪講求的是強烈的視覺效果,因此像一般的新娘造型,只會採用局部的美化或是用來遮瑕;全身性的整體彩繪造型則會用在戲劇、走秀或是拍攝藝術性寫真方面。

 

  台灣近代則有仿效歐美人體彩繪風格的傾向。使用身體做為新型態的藝術媒介來呈現創作,是西方現代藝術的一種表現方式。最初,是美國的一位攝影師為模特兒在全裸的身上畫上衣服的圖案,由於西方文化對藝術的包容性較大,所以將彩繪由臉部延伸到全身,在西方稱之為body painting。在台灣,把這種在人體上畫畫的行為取名為「人體彩繪」。 

 

作為一種前衛的藝術,它可謂是“無所不繪,不處不畫”。

 

在衣不避體的年代裡,祖先們通過人體彩繪或文身,獲得的是一種信仰和意志,寄託了他們對神靈與福祉的膜拜。當然現代人或現代意義的人體彩繪卻不是以信仰和意志的獲得為終結目的。它因為前衛、個性、時尚等元素以及低價、快速、無後遺症,花樣繁多的優點攫住了現代人的心。

 

人體凹凸有致 再加上人有肢體活動 配合上彩繪可以表現出作品的不同表現及狀態 就像一幅活動畫。

 

顏料為純植物提練 防水 不過敏~

 

一般傳統觀念中,依舊會認為身上帶有刺青便是素行不良的人。除了懲戒性的紋身,中國有另一項為了藝術所發展出來的彩繪文化─傳統京劇。京劇是在人臉上畫上臉譜來演戲的藝術表演,不同的臉譜代表了不同的角色及性格,臉譜是為了誇大與凸顯角色本身,讓觀眾一看臉就一目了然,知道這是英雄還是反派角色。而類似京劇臉譜的還有八家將臉譜,也是人體彩繪的一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