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德益生菌是在好市多常見的美國知名品牌,主打的三大功效是「排便順暢、腸道問題、調整體質」等。
1.人體空腹與飯後1小時的胃酸pH值為2,為益生菌無法生存的條件,建議飯後30分鐘吃最為適當。
2.抗生素則有抑制細菌生長的功效,不論好菌壞菌一律殺光,若與抗生素同時服用,吃了等於白吃。
好市多699元(111/10/3)
WEIDER 威德健康益生菌
內容量/入數 3公克 X 90包
成分 乳糖, 玉米澱粉, 蔗糖, 果寡糖, 檸檬酸, 乳酸鈣, 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維生素C, BACOSPHERE 17 芽孢乳酸菌(Bacillus coagulans),比菲德氏菌(雷特氏B菌) (Bifidobacterium lactis), 龍根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複合乳酸菌(乳酸菌,麥芽糊精), 木寡醣, 菊糖(菊苣纖維), 食用香料, β-胡蘿蔔素[含麥芽糊精, 阿拉伯膠, 中鏈三酸甘油酯, 蔗糖, β-胡蘿蔔素, 抗壞血酸鈉(抗氧化劑), 二氧化矽, 維生素E(抗氧化劑)], 維生素B2, 維生素B6
從成分表來看,威德添加的菌種中,而它們的功效包括:
1. ST4 嗜熱鏈球菌:改善化療藥物造成的腹瀉、食慾不振等腸道問題,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2. BACO-17 芽孢乳酸菌:可以幫助增加老鼠的糞便水分和重量,進而幫助改善老鼠的便秘問題,不過應用到人體的功效仍未知 (缺乏實驗證實)
3.比菲德氏菌(雷特氏B菌) (Bifidobacterium lactis):比菲德氏菌具有雙歧構造,可定殖於腸道,使腸道菌叢正常生長,有助於改善病毒性腹瀉,發揮抑制壞菌、促進腸道蠕動的功能
4.龍根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龍根菌的全名是BB536比菲德氏龍根菌,屬於比菲德氏菌種之一,因此也擁有雙歧構造,容易定殖於消化道中。起初是從嬰兒的消化道中發現,累積的研究時間至今已超過40年,擁有大量的文獻資料,證實龍根菌是來自人體原生的益生菌種,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消化道,且因其耐氧化與酸性,能長存於飲品中,存活率高、有著「消化道益菌之冠」美稱。
5.複合乳酸菌(乳酸菌,麥芽糊精)
麥芽糊精有什麼功效?
6.果寡糖~屬益生源。
在一些保健食品中,經常會添加一種稱為「難消化性麥芽糊精」的成分,這是一種水溶性纖維,能促進消化、幫助腸道健康等等功效。
其餘沒有標示菌株的菌種,屬於一般的複合菌種,功效是幫助增加腸道好菌 ( 一般腸道保養用途 )
常見的乳酸菌種有A菌、B菌、C菌、LP菌及LGG菌5種,以下帶您一一盤點各乳酸菌的功效:
A菌-嗜乳酸桿菌
嗜酸乳桿菌多生長在小腸,是小腸內數量最多的菌種,具有提升防護力、私密保健的效果。
B菌-比菲德氏菌
主要定殖在大腸的比菲德氏菌,能平衡腸道內的酸性環境,抑制壞菌繁殖,幫助腸胃道消化順暢。
C菌-凱氏乳酸菌
凱氏乳酸菌定殖能力強,在全腸道都能生長,兼具預防腸道不適、調節過敏體質及加強防護力的作用。
LP菌-副乾酪乳酸桿菌
副乾酪乳酸桿菌的LP菌是由台灣許清祥博士篩選出的菌種,根據臨床實驗發現,連續一個月補充可幫助過敏問題、調整過敏體質的功效。
LGG菌-鼠李糖乳桿菌
鼠李糖乳桿菌是首批被人類證實,可以在人體腸道中存活定殖的益生菌種,因此投入的相關研究非常多,可有效幫助身體加強防護力。
劑型 顆粒
使用方式
成人每日1~3次,兒童每日1次,每次1包,餐前餐後均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入果汁或奶粉中(小於50℃)沖泡食用。即開即食,多食無益。
《大腸癌在哪》腫瘤位置不同、症狀也不一樣
結腸直腸癌的常見徵象及症狀包括:
1.排便習慣改變。
2.腹瀉、便秘、或大便無法解乾淨的感覺。
3.大便內有血(呈鮮紅色或暗紅色)
4.大便形狀較以前細窄。
5.腹部感覺不適(經常的脹氣痛、鼓脹、腹脹或痙攣)。
6.不名原因的體重減輕。
7.持續的疲倦感。
8.嘔吐。
直腸癌的臨床表徵由癌細胞的生物特性及生長部位決定。由於大腸癌的早期症狀隱晦不明且特異性不高,易被病患及醫師所忽視,以致延誤了早期診斷及治療的時機。
雖然年輕腸癌患者的臨床症狀長短和臨床分期沒有絕對關係;但是一般相信:病程越長,癌細胞浸潤越深且廣,則局部淋巴轉移、甚至造成血行性轉移可能性亦相對提高,切除率及存活率也就減少了。因此臨床醫師對於下列臨床徵狀務必詳細探查原因,以期早期發現。
下消化道出血:是大腸癌最常見的徵狀,幾乎一半以上的病患都有此症狀。若是左側結腸及直腸癌,則更高達70﹪以上。但是若呈鮮紅顏色,且和糞便完全分開,則以痔瘡,直腸炎居多。大腸癌的出血往往是少量且間歇性,尤其是右側大腸癌之出血,往往和糞便均勻混合更是不易由肉眼查覺,往往至嚴重貧血產生全身症狀時始被查覺。
排便習慣改變:這也是大腸癌病人最常見症狀之一。包括排便頻率改變,糞便管徑變細,裏急後重及排便時肛門疼痛等。這些症狀主要是腸腔被腫瘤部份阻塞所造成,以左側大腸癌及直腸癌最明顯。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病患有此症狀。不過臨床上碰見這種症狀時,必需和大腸急燥症作鑑別診斷。
腹痛:這是歐美大腸癌病患最常見之症狀,國人則約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病患有此主訴,腹痛的原因可能是腸癌的局部浸潤或者是腫瘤部份阻塞腸腔所造成,因此痛的部位也視腫瘤的所在位置而定。而且痛的形式和大腸急燥症並不相配合。
腹部腫塊:腹部能觸摸到腫塊者,又以右側大腸癌居多,根據台大許等之經驗、高達50﹪之右側大腸癌患者可以在相關部位觸摸到腫塊。不過隨著腸癌篩檢的進步,早期大腸癌的比例漸漸增加,相信臨床上可觸摸到腫塊的病例會慢慢減少。
腸阻塞:中國人因憩室炎引起腸阻塞之情形遠比白種人少。相反地;國人中80﹪的大腸阻塞都是由大腸癌所造成的。臨床上亦都有腹痛症狀,位置上以乙狀結腸,盲腸及脾彎曲最多。由於大體解剖的互異,右側阻塞性大腸癌的腫塊遠比左側大,約為8.4公分比4.1公分。這是由於右側大腸管徑較寬宜糞便在此尚呈流質狀態所至。直腸壼部因內徑較寬,且腫瘤的發育縱向多於橫向,所以糞便在此雖已成固體狀,但發生阻塞的機會反而不多。約有24﹪的結腸癌病人有腸阻塞的現象,但僅8.1﹪的直腸癌病人會造成腸阻塞。
腸穿孔:少數大腸癌會造成自由穿孔。有二種發生機制:腫瘤本身破裂穿孔及近端因遠端腫瘤阻塞而脹破。臨床上以前者居多,佔85.7﹪,其中又以乙狀結腸最常發生,近端脹破情形則佔14.3﹪,以盲腸最多;此乃因為此處腸壁最薄之故。
其他:包括局部膿瘍, 管,腸套疊,腹水等。若是臨床上出現了體重減輕,虛弱發燒,或者各種轉移現象時,往往表示晚期症狀,預後不良。
治療的成效: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1985-1987的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依次次於肝癌、肺癌、胃癌
,而居各種癌症死亡比率的第四位。而依榮民總醫院統計其於1970-1977年所有癌症病的資料,結腸直腸癌的五年存活率為40.5﹪,僅次於子宮頸癌及乳癌。
大腸癌經發現後,若能根治性手術切除,則可能有較長的存活,否則若因癌侵犯範圍過大無法手術切除,則甚少存活超過五年者。
手術的切除率(resectability rate):台大醫院1954-76是72.5﹪,1977-86是79.6﹪,高醫1959-71是48.5﹪,1981-87是82.8﹪。手術的死亡率,在根治性手術是1.6﹪至3.0﹪,4.6﹪而在緩解性手術則高,從一般的8﹪、14.3﹪至因大腸阻塞的21.2﹪,而其全體的開刀死亡率,從一般的2.8﹪,3.4﹪,7.4﹪,至因阻塞性大腸直腸癌開刀的10.7﹪。
手術後的存活率,主要依下列幾項因素決定:
1.腫瘤侵犯的腸壁深度或Modified Duke's stage
Duke'sA:五年存活率90.9﹪至100﹪
B1:80.6﹪,90.0﹪
B2:58.0﹪,79.3﹪;B:60.8﹪,55.6﹪
C:13.6﹪,30.3﹪,28.1-34.3﹪,30.8,
D:0﹪,4.9﹪,0﹪,0﹪
2.淋巴結轉移
無淋巴結轉移者,其五年存活率:72.8﹪,79.4﹪
有淋巴結轉移者,五年存活率:13.5﹪,31.0﹪(陽性淋巴結≦4),5.0﹪(陽性淋巴結 >5)
3.年紀小於20(或30)歲:可能因為年紀較輕者,其組織形態屬於較惡性之黏液性癌(mucinous ca)較多,及發現期多屬Duke's C及D,其手術後的存活率較差。
4.有無異時性大腸癌(metachronous colon cancer)
5.造成大腸阻塞或穿孔:台大醫院外科1973年,自1954-1971,所有大腸直腸癌638例中112(17.6﹪)例表現為大腸阻塞,其切除率較低(53.6﹪ versus 74.5﹪),手術死亡率較高(10.7 versus 3.2﹪),五年存活期較差(30.8 versus 54.8﹪在根治性手術病人)。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術前營養不良,電解質不平衡,大腸準備不夠乾淨等。
6.組織分化為黏液性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或戒指型細胞癌(signet ring cellcarcinoma)
而一般認為對預後沒有顯著嚮的因素為:性別、腫瘤的大小及位置
年齡在20-70間微視的血管侵犯
另外有些報告認為,症狀發生至手術在六個月內者,癌侵犯佔周壁較大者,亦是預後不好的因素。
至於對於手術後,增加骨盆會陰周部的放射治療,對於乙狀直腸癌,可否減少其局部的癌復發,及改善其存活率,長庚醫院自1977六月至1982六月間,對於40歲以下的這類病人研究,發現,雖然術後追加性放射治療可以減少B3-C stage局部癌的復發率,但是並不能改善其存活率。且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療時,會產生不同急性慢性的併發症。
內科:骨腸內科二診 吳登強 (一、四) 余方榮(六)
大腸癌居癌症榜首 專家:多補充乳酸菌
乳酸菌
挑選益生菌之前先要清楚訴求自身需要的是什麼。
市面上的常見的益生菌包含A菌、B菌與C菌等等,各自有不同的功能
1.A菌(如嗜乳酸桿菌)存在消化道當中,能幫助合成多種維生素、分解乳糖,是最常見的乳酸菌之一,有助改善消化道菌叢生態、提升保護力
2.B菌(雙歧乳酸桿菌,如比菲德氏菌、龍根菌、雷特氏菌)有助於調整消化道菌叢生態以及維持消化道健康
3.C菌(如凱氏乳桿菌)存活力最強的菌種,有助預防消化道不適、降低換季的過度反應、提升保護力。
如果飲食正常、身體健康,體內益生菌會穩定繁殖、代謝,就不需要額外補充,反之,需要視體質與健康訴求挑選適合的益生菌,建議食用2~3個月,觀察若沒有明顯效果的話,就會建議更換益生菌種類。
人體、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桿菌、雙歧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 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主要是以上各類微生物組成的複合活性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是對人體健康有著正面幫助的活性微生物,能幫助蠕動,達到順暢效果!
服用益生菌最有效的時機
一般人認為空腹時,胃酸存量比較少,此刻服用益生菌,比較不會被胃酸破壞;但某些罹患胃食道逆流疾病者,絕大部份處於「高胃酸」狀態,此類族群在空腹時,胃酸比較多,可想而知此時服用益生菌也較易被破壞。
空腹吃益生菌 效果差
空腹時,胃酸pH值約在0.8~2間,在如此高酸環境中,不難將益生菌全數殺滅的。反之,進食時,胃壁細胞會被刺激,而大量分泌胃酸,但由於食物本身即扮演著緩衝稀釋胃酸的角色,其中真正胃酸含量並不會太高,大約在pH值4~7之間,因此在餐間或隨餐服用益生菌,較為適當的時機。此外,約有半數的人並不習慣在空腹時服用某些藥物,因為容易產生腸胃不適。
根據生理學研究顯示,益生菌在pH值1.5~3的胃酸環境中,存活期不到3小時,而在pH值1的胃酸環境中逗留1小時,則會完全被殲滅。再者,益生菌在濃度1.5%的膽汁中,其存活時間不到3小時。
3大時機最有效由此看來,最適合吃益生菌的時間應是在餐間服用、隨餐服用,或餐後立即服用,此時段既沒有胃酸分泌導致太多的問題,也不會有空腹服用時的不適感,而益生菌更不易被胃酸破壞;此外,益生菌應儘量避免與熱食混合服用。
事實上,益生菌在經由口服途徑進入胃腸道後,難免會受到胃內強酸及小腸內鹼性膽鹽,以及胰液消化液的破壞,而僅有20~40%的益生菌,能夠安然移植到大腸黏膜上。因此,近年來,部分胃腸專科醫師會在施行大腸纖維內視鏡之便,將益生菌順便灌注入大腸內,以達成益生菌全數移植到大腸黏膜上的目的。
益生菌的使用,以乳酸菌為主,其為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進行發酵生產多量乳酸之細菌,常見乳酸菌介紹如下:
A菌:嗜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長駐於小腸,分泌乳酸與醋酸抑制壞菌入侵。主要功能為增強免疫力、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抑制陰道黴菌生長,代表性產品為表X鳴。針對陰道預防感染的保健,建議日常多補充「蔓越莓錠」及此類益生菌;若是更年期婦女族群,請注意女性荷爾蒙低下的問題,才能有效改善。
B菌: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species),也稱雙歧桿菌,多定殖於大腸。較常見菌種為Lactobacillus bifidum,其他還有雷特斯菌(B. lactis)或龍根菌(B. longum),具耐酸、耐膽汁、耐氧等特性,主要功能為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及有助於病毒性腹瀉的改善。此類菌株最大的特色在於雙歧結構,能有效卡在腸道表面構成保護膜,所以對於腸道防護作用佳,ex.防止旅行時水土不服引發的腹瀉。針對乳糖不耐(生天或服用抗生素引起)者,選用配方上,建議選用「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保加利亞乳酸菌(L. bulgaricus)」+A、B菌為宜,原因在於此二類菌珠能快速分解乳糖成酸,並幫助A、B菌的定殖生長。
C菌:凱氏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腸內定殖力最強的乳酸菌,可在腸道內存活15天以上,主要宣稱為預防腸道不適症狀、提昇免疫力使腸道菌叢正常化和抑制過敏物質釋放,代表性產品為阿X比膠囊。
LP菌:副凱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代表性產品為統一LP33機能性優酪乳。國內研究號稱可以抗過敏,分泌高濃度γ干擾素,來減低過敏發炎反應。市面上強調過敏配方的產品,大多含有LP菌與LGG菌(異位性皮膚炎),在考慮益生菌發揮作用前,須考慮菌株定殖的問題,所以在選用「過敏配方」的益生菌時,建議挑選「LP」+「LGG」+「A、B」菌,增加抗過敏菌株的定殖力,而非單一菌株的產品。
LGG乳酸菌: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根據芬蘭學者研究報告,服用LGG乳酸菌可降低50%寶寶在2歲前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但會使寶寶得到氣喘的機率增加3倍、得到過敏性鼻炎的機率增加2倍。此類益生菌的作用,必須服用4-8周後才可能有改善的作用,並非像「改善腸道功能」的菌株,能在1-2周發揮作用。
1.益生菌與乳酸菌的差別
益生菌下屬分為很多的種類,不同的有益微生物所能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益生菌的定義是「可以改善人們體內菌種的平衡,增加宿主的健康效益的活性微生物。」乳酸菌中有益的才能叫做益生菌,而益生菌又不僅只有乳酸菌。
2.「菌數」益生菌數量的多少其實最終還要看能在腸道定植的有益菌能有多少,這一方面取決於益生菌本身所含的合理活性含量。另一方面取決於益生菌的定殖力。
益生菌在定植的數量有一定的限度,過量的菌數也未必能全數發揮它們的作用。市面上標榜含 1000 億菌株的的產品,最後要看的也是其菌株在腸道的定殖率。
如果最後無法抵達腸道定殖,即使吃下 3000 億的菌到最後也等於是 0。
建議選擇 20~300 億菌數為佳,為最適合的定殖菌數範圍。
3.特別留意「菌種/菌株」有哪些
市面產品菌種這麼多:植物乳桿菌、醱酵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短雙歧桿菌、乳雙歧桿菌、乾酪乳桿菌、兩歧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等等!該怎麼選呢?
首先每個菌種因地制宜,國外的菌種其實並不較適合東方人,因為每個區域型態的生活與飲食完全不同,所以就會形成不同的菌叢。我們原有的環境,受到外來環境不同的刺激,進而影響體內菌叢的作用,而產生腸道問題。
可以先以亞洲國家如台灣、日本的研發產品為第一考量,尤其台灣所研發製造的益生菌技術在世界上可說是排名數一數二呢!
常見的益生菌種類:母乳菌、LGG菌和LPL菌。
而網路上傳言菌種太多不好,容易造成益生菌們互相競爭環境與排斥,這概念基本上是沒有錯的。但過少的益生菌種也不恰當!
為什麼呢?因為每個菌種適合生長的環境不一,有些可以耐酸性,有些耐高溫。有很多菌種可能連最終目的地還沒到,就已經都在路上(進入體內的過程中)全死光了,更不用提相互競爭的部分。
通常建議選擇至少4~10種菌種的益生菌產品,因由益生菌入口開始到目的地過程中,要經歷複雜的環境,若沒有多元的菌種是無法抵抗這些艱難環境。而研發設計良好的產品,會讓益生菌彼此之間產生共生作用,相互合作,達成體內順暢之效。
4.選擇膠囊、錠劑或粉包
市面上劑型有非常多,該如何選擇呢?通常不建議錠劑,因為錠劑製作過時中,會經過高熱的加壓而製成錠,此時會造成益生菌大量死亡。
膠囊與粉劑相比呢?各有優劣缺點:
粉劑雖然食用方便,但會因為味道口感影響到食用益生菌的意願。而粉劑一樣在入口後,先經過一路上眾多的挑戰,像是容易沾黏,而導致益生菌無法順利抵達目的地。
而且在粉劑調味上,眾多廠商會使用阿巴斯甜或果汁粉來調味,讓消費者誤以為好吃。但其實過程中更是吃了不少有害身體的添加劑。
膠囊攜帶容易方便,在入口過程中一樣,可以暫時保護益生菌順利抵達推進到下一關。同樣的,大部份膠囊是動物骨皮或明膠萃取而來,即是葷食。茹素者要注意選擇素食植物性膠囊為佳。
益生菌膠囊是最好的選擇,不會有添加調味劑的問題,但須注意選擇高品質的膠囊成分商品。
5.看看成分有沒有含有糞(屎)腸球菌
2017年底衛福部食藥署發布草案,指出常被添加在益生菌保健食品與藥品中的糞腸球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 和屎腸球菌 (Enterococcus faecium) 兩款菌種,將於 2018 年 7 月後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腸球菌的爭議其實已經由來已久,通常被抨擊的就是「國際趨勢禁止腸球菌為食品原料」、「腸球菌在國外僅能添加在禽畜飼料裡」、「腸球菌產生的抗藥性會孕育出超級細菌」、「腸球菌對人體沒好處是商人用來湊數的填充菌」等等。
糞腸球菌其實是日本醫療體系經常使用的好菌,有研究顯示,將糞(屎)腸球菌作為益生菌使用的日本VRE(產生抗藥性)檢出率僅 2%,反而未使用糞(屎)腸球菌當益生菌的美國VRE檢出率卻高達 40%;所以實在不可將食用腸球菌這件事和身體容易產生抗藥性感染直接畫上等號。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件事情的爭議點在哪,但這篇就不再多做論述與評論,我們謹遵台灣的法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劃重點:翻開細察商品後方的成分,別買含有糞(屎)腸球菌的商品。
6.找找益生菌有無菌株編號
可以多留意菌種是從哪裏來的,有沒有菌株編號!例如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28,LP28 就是菌株的編號,有菌株編號的益生菌一般是有大量科學研究了該菌株的益生功效。
並且擁有相關的專利研究保護的(可以根據菌株編號查到原始研究和相關專利),目前市面上很多益生菌產品只有菌種名稱卻沒有菌株編號,一般這樣的益生菌菌株就是來源不明。而 LP28 的專利號為 ZL 2009 1 0258587.5。
劃重點:選購時,以具備菌株編號的商品為優先考量,如:LP28, LRH10, BL986...等。
7.有無搭配「益生質」(給益生菌戰鬥補給)
所謂的益生源(prebiotics)又稱為益生質、益生素、益菌生或益菌質,是給予腸道好菌的食物來源。它屬於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卻可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或活化,並促進腸道健康。
簡單來說,益生質就是幫助益生菌作戰的糧草與裝備,有充足的糧草與裝備才能幫助強兵強將在沙場中打敗壞菌,藉由不斷補給益生菌營養,來打敗頑強的對手,但,可惜一般消費者卻時常疏忽這一點。
科學家也發現,應該要將益生菌菌株與益生源結合,提供充分的食物給益生菌,才能有效增加體內益生菌的存活數目與時間。而益生菌與益生源結合,即稱為共生質 (Synbiotics)。
但益生質也有等級與好壞之分別,跟食物有等級之分一樣。好的食物來源可以給益生菌更多的營養,反之亦然。但別擔心,我們已經幫你整理好,所以挑選時也可以來看看這些益生質,其中又以木寡糖(xylooligosaccharide)的質量是最好的!
1. 果寡糖 2. 大豆寡糖 3. 半乳糖寡糖 4. 乳果寡糖 5. 異麥芽寡糖 6. 木寡糖 7. 菊糖
劃重點:選購時,請看後方成分標示,務必選擇有益生質產品(乳糖、寡糖、膳食纖維...等等)
補充ㄧ、關於益生菌商品的其他成分
一般益生菌商品還會添加特殊複方,來幫助達成消費者的需求,像是加入寡糖與膳食纖維一樣同為益生菌的食物來源,其有分果寡糖、半乳寡糖、乳果寡糖等等。而寡糖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是好菌的優質來源,像母乳中就含有半乳寡糖。
而果糖有別於寡糖,它的營養價值低、成本低,會直接轉化成身體負擔,效果是最差的,若發現營養成份表中是添加果糖的益生菌產品就要多多考慮囉!
尤其是給家中小朋友挑選的益生菌,若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原料,別讓小朋友養成吃太多加工食品和糖的習慣喔!
或有些加入蔬果酵素,這些都是可以幫助排便順暢及調整體質很重要的元素,若有想針對排便不順的消費者,可以多加選購具備多種蔬果酵素成分的益生菌商品。
補充二、記得查看益生菌包裝與產品說明
一定要注意查看包裝上的產品說明:所含益生菌的菌種、菌株等詳細信息。如果一種產品沒有詳細列出益生菌的信息,只是用「特製混合物」這樣的詞來含糊其辭,就建議不要購買這類產品。
如果你特別需要攝入某種特別的益生菌,就一定要了解益生菌補充劑的全部信息。例如,科學家已經發現乳酸桿菌下有多達 20 多種菌種。而這些菌種又有許多菌株,不同菌株的功效也不盡相同。
補充三、請不要將色素、蔗糖、調味劑吃下肚
目前觀察有許多廠商,為了符合大眾口味,會再益生菌中添加許多:
蔗糖、檸檬酸、蘋果酸、化學果汁粉、食用色素、調味劑
仔細想想除了比較好吃,但這些化學調味劑,實在對人體一點幫助都沒有!尤其是小朋友們,從小就長期接觸、食用這些化學合成劑,未來對身體的負擔恐怕非常大!
那麼,要怎麼辨別有沒有添加呢?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查看營養標示之成分,從頭到尾檢查一遍,有沒有出現以上紅字的壞東西,若沒有,方可安心食用。
挑選天然萃取的益生菌不僅讓身體吸收到最真切的營養,也不需給身體額外的負擔。
吃對這些食物,益生菌才能頭好壯壯
益生元(又稱益生質、益菌生)是益生菌的食物來源。它通常是我們無法消化吸收的物質:寡糖、木寡糖、菊糖、多醣(膳食纖維)等,益生菌可以從這些益生元中分解、提取養分,進而在腸胃道內繁衍、定殖存活。
富含膳食纖維益生元食物:
- 主食:全穀類、燕麥、糙米、薏仁、豆類、地瓜、馬鈴薯、芋頭
- 蔬食:菇類、海藻類、洋蔥、蘆筍、花椰菜、地瓜葉、牛蒡、紅蘿蔔
- 水果:香蕉、蘋果、柳丁、梨
乳酸菌產品怎麼挑?購買前查看5個層面
認識乳酸菌功效後,購買時除了需要了解產品中的益生菌對身體有哪些益處外,包括菌數、是否有國家認證等,也是挑選時要特別留意的地方,以下為5個購買乳酸菌產品前,要查看的層面:
- 挑選含有4-6種菌種的乳酸菌產品
- 產品的菌數數量需約在20-100億,讓食用後更有效果
- 選擇粉狀或膠囊包裝的乳酸菌產品,方便吞嚥外,也適合攜帶外出食用
- 具備國家認證,如健康食品認證、SNQ國家品質標章安全認證
- 含有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核定的專利菌株,長期食用更安全
把握以下6大原則挑選益生菌
1.有效菌株:既然是要對人體產生健康效益,那麼最好挑選含有經研究證實其健康效益的菌株,產品也標示清楚該菌株名稱。以「Bifidobacterium lactis Bb-12」為例,其中「Bifidobacterium」是菌屬名,「lactis」是菌種名,「Bb-12」是菌株名,能夠完整標示出菌株名為最佳。市面上常見的益生菌包括「Lactobacillus」(乳酸桿菌屬)與「Bifidobacterium」(雙歧桿菌屬)兩大類。「Saccharomyces boulardii」則是益生酵母菌的一種。
2.菌量足夠:依照定義,要攝取一定足夠劑量的益生菌才能產生健康效益,菌量是否足夠因此很重要。不同菌株之間,需要的量可能不盡相同,端看各研究顯示其有效劑量的多寡,不見得愈多就愈好。一般而言,大約是每次食用要有一億至百億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CFU,是一種計算活的細菌數量的方式)左右。產品上應該標示清楚,在產品截止日期之前,每次服用或每一份量,會吃入多少的菌落形成單位。
3.如何服用:每次應服用多少劑量應該標示清楚。至於到底該空腹服用?隨餐服用?還是飯後服用?根據研究,在餐前三十分鐘內或隨餐服用,益生菌在腸道內有較高的存活率。
4.保存方式:是否需要冷藏,依照各種產品製作不同而異,應該清楚標示。
5.廠商資訊:清楚標示製造廠商、聯絡與諮詢方式等產品基本相關資訊。
6.含愈多種不同的菌愈好嗎?根據ISAPP建議,其實不一定,端看使用者想獲得什麼樣的效果,而所挑選的產品菌種是否有研究佐證此一功效。
「想獲得益生菌一定要買益生菌產品來吃嗎?」事實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發酵食物如酸菜、泡菜、味噌、優格、納豆等也含有益生菌,而且相關研究指出,除了益生菌,這類食物在發酵過程中還會產生許多營養素,例如維生素B、胺基酸、多醣體(polysaccharide)、抗氧化物等。總之,多吃各類食物,就可以讓自己獲得多樣化的腸道菌,若有特別需求,再考慮使用益生菌補充品即可。倘若不確定自己適不適合使用,或者不知該如何使用,或者本身健康狀況較特殊,請務必洽詢專業人員。
優格挑選重點:
1.成分愈簡單愈好:
好的優格只要鮮乳與乳酸菌兩種成分即可。市售許多優格會添加糖、脂肪、膠類、吉利丁、香料、色素等添加物,那是為了增添口感濃郁、味道香醇、顏色豐富而採用。但已失食物本質。無添加鮮乳優格,入口可嚐到自然的奶香、細膩滑潤的組織會滋潤咽喉。合宜的酸味是乳酸菌自然生成的,打封時可聞到一股淡淡地發酵後的酯香。
2.乳酸菌種類與數量:
國家規範優格每公克需1千萬株以上乳酸菌,乳酸菌的種類不是愈多種愈好,而是要可通過胃酸膽鹽的才能到達腸道附著。有些機能性菌種還有改善腸道蠕動、提升免疫力、改善便秘。甚至愈來愈多科學家發現,某些獨特的乳酸菌還有降低心血管疾病、改善肝功能、降低幽門桿菌胃潰瘍的罹患、減緩過敏症狀,甚至降低癌症的發生率等功能。
3.優格的性狀
品質優良的優格性狀,應該是結構完整,且表面光滑。無添加的優格會有一個特性,就是湯匙挖取後,表面會逐漸滲出淡黃色液體,那是鮮乳中的乳清蛋白。營養價值非常高,請混合食用,不要丟棄。
優格的健康好處眾多,除了補鈣、控制血糖等多種好處外,優格強大的促進腸道蠕動、紓解便秘效果也讓人驚艷。
飯前吃鹽優格。優格的中乳酸菌,可分解葡萄糖、乳糖來製造乳酸。而乳酸菌的其中一種:雙歧桿菌,除了製造乳酸以外,還能產生醋酸,乳酸和醋酸都具備刺激腸道蠕動的效果。因此如果乳酸菌多,就可能活化腸道,達到改善便秘的效果。
大便這個顏色&形狀就是病了!?
相關議題
留言列表